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无陪护在广大无亲属照顾及知识浅薄的患者中,所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60%以上的病房推行“无陪护病房”试点服务,并分析、评估其效果。结果 对于没有时间照顾病人的家属来说,避免“一人住院,全家累倒”的现象发生,对于文化知识浅薄及对疾病认识不足的患者及家属来说,能促进他们的病情恢复,同时也能使他们的病情发展得到缓解,患者完全可以做到科学的自我护理。结论 加强我科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温馨的服务过程及护理实践、科学的护理模式及护患双满意的良好效果,进而探讨适合我科现状的“无陪护”护理服务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疗效,为该病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将 8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值,并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 ET-1和 vW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NO明显升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 ET-1、 vWF和 NO水平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小血管病可有效调节血管内皮损伤因子水平,缓解内皮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确诊的130例进行实验。按照数字表排序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5例,且分别运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就2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进行评估,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占优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P>0.05,且均较为轻微,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疗效理想,值得临床选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与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疗效。方法:择取 2016 年 5 月 -2018 年 4 月在本院就诊的胆汁淤积症新生儿患者 56 例,依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 28 例,分别采取熊去氧胆酸 + 还原型谷胱甘肽、苯巴比妥 + 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2.8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1.43% (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 TBA 、 ALT 、 GGT 及 AL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 P < 0.05 )。结论:利用熊去氧胆酸、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胆汁淤积症均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熊去氧胆酸疗效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病患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纳入本次研究中,例数为90例并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用药方案,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寄用药方案,对比不同用药情况下的治疗数据。结果: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取得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甲状腺疾病采用颈前无瘢痕切口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4月--2020年9月的甲状腺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治疗和颈前无瘢痕切口(颈侧低位皮纹入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对照中,一组分别是73.47±10.63(min)、35.68±4.79(ml)、25.49±3.94(ml)、4.35±0.69(d),二组分别是95.16±10.42(min)、62.65±7.31(ml)、57.14±6.28(ml)、7.83±1.06(d),(t=6.56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甲状腺患者采用颈前无瘢痕切口(颈侧低位皮纹入路)治疗效果好,并且颈部“无瘢痕”,该种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负荷量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