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树脂嵌体与瓷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患者中对边缘微渗漏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50例,共计50颗牙,依据患者修复方式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参照组修复以树脂嵌体为主,试验组修复以瓷嵌体为主,对两组患者边缘微渗漏等级及边缘微渗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边缘微渗漏I级、0级明显较参照组高,II级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I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缘微渗漏值为(0.55±0.03)mm,参照组边缘微渗漏值为(1.39±0.07)mm,试验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相比,瓷嵌体修复可改善牙齿微渗漏分级,减少边缘微渗漏值,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铸瓷髓腔固位冠运用于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6月纳入的76例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修复结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经过铸瓷髓腔固位冠修复,并随访一年后发现,患者边缘紧密性达到A级的有72颗,约占94.74%;冠完整性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冠松动或者脱落达到A级的有73颗,约占96.05%;牙龈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食物嵌塞达到A级的有70颗,约占92.11%;颜色达到A级的有71颗,约占93.42%,舒适度达到A级的有71颗,约占93.42%。结论 铸瓷髓腔固位冠运用于根管治疗后磨牙缺损中效果显著,经过治疗后患者边缘紧密性、冠完整性较高,避免冠发生松动及脱落现象,防止食物嵌塞,提高颜色匹配良好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瓷睿刻系统制作全瓷单端马里兰桥对单颗下切牙缺失进行修复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省口腔医院的20例单颗下切牙缺失患者利用登士柏西诺德公司瓷睿刻系统、义获嘉IPS e.max CAD瓷块制作单端马里兰桥,使用义获嘉Variolink N套装进行粘接,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瓷睿刻单端马里兰桥修复单颗下切牙缺失的20个病例中有1例因啃咬硬物而脱落,其余19例修复体在治疗后2年均正常使用,无脱落、松动、折裂。结论:应用瓷睿刻制作单端马里兰桥治疗单颗下切牙缺失操作简便、外形美观、成本低廉,可作为治疗单颗下切牙缺失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牙体缺损的医治中,实行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的效果,及其治疗后,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如何,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牙体缺损患者,作为实验患者。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常规全冠根管治疗方案,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方案,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牙体缺损患者的医治中,实行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放射科提升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放射科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 细化考核 , 采取 实际操作以及相应设备的运行和应用 的手段 进行 业务能力考核 ,将放射科从业 医技 人员平均分为自主训练组和专业培训组,自主训练组通过日常放射科器械进行训练,严格要求自身放射影像拍摄质量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并定期维护设备。专业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自主训练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放射器械的运行、保养以及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从而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自主训练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7 分,而专业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6 分,显著高于自主训练组。 结论 医院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维修保养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颅底骨折患者为例,所有患者经过确诊为颅底骨折,然后展开回顾性研究,均通过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种诊断方法诊断后的患者颅底骨折的具体位置。结果:通过常规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57.5%(46/80),有46例患者在常规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诊断准确率为96.3%(77/80),有77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确诊为颅底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19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24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3例,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后,颅前窝骨折患者有30例,颅中窝骨折患者有39例,颅后窝骨折患者有8例,由此可见,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颅底骨折,可以更好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更多的骨折部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而确切的依据。结论:颅底骨折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颅底骨折位置可以大部分准确诊断,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