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自然分娩62例,经单盲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1例,不给予镇痛;余31例入组实验组,给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配合度评分高,产痛程度轻,第一产程和总产程较短,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组间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麻醉对提高产妇分娩配合度、减轻产痛有积极意义,产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镇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癌症患者姑息镇痛中硬脑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实行硬膜外阻滞行姑息镇痛治疗采取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药剂;对照组实行“三阶段”姑息镇痛治疗采取吗啡辅以其他非麻醉性镇痛药。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术后5天内进行VAS评分,实验组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在5周后评分,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的吗啡使用量高于实验组,住院时间多于实验组,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和有效睡眠时间少于对照组、体质量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阻滞行姑息镇痛治疗采取亚甲蓝复合罗哌卡因药剂可以在较长的时间使患者的疼痛减轻,减少患者镇痛药吗啡的使用量,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的正常睡眠和生活得到改善,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晚期癌症患者 硬膜外阻滞 姑息镇痛 亚甲蓝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中硬膜外阻滞与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于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展开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48例,以双盲法分为两组,23例仅予以全身麻醉为对照组,25例麻醉为硬膜外阻滞与浅全身麻醉复合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HR、MAP、RR显著较对照组优越,P<0.05;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为(14.72±1.23)min,比对照组的(27.02±2.03)min,且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拔管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效果优越,不会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明显影响,且麻醉苏醒快。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麻醉 硬模外阻滞 浅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近端相关骨折患者50例,ASAⅡ~Ⅲ级,年龄75~96岁,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的硬外麻醉麻醉药用量,以及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术后并发症以及镇痛效果。结果A组硬膜外麻醉所需麻醉药用量为(6.5±1.5)ml,明显少于B组的(10.5±2.5)ml(P<0.05)。A组的血流动力学比B组更稳定(P<0.05),术后镇痛也优于B组(P<0.05)。结论髂筋膜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明显减少硬膜外麻醉的麻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对高龄患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髂筋膜 超声引导 硬膜外麻醉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使用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以及联合使用肛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和使用肛门外瘘管旷置以及联合使用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求得最有效治疗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从2010年2月到2016年1月选取96名以“高位肛瘘”为诊断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一组给予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以及给予肛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为A组,一组给予肛门外瘘管旷置以及给予肛管内主管挂线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痊愈所需的时间和术后复发的几率,以及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以得出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治疗高位肛瘘后,患者痊愈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6.5天,术后随访无复发的病例,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正常,无明显的大便失禁症状;B组治疗高位肛瘘后,患者痊愈所需时间平均为25.3天,术后有4例复发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正常,无明显的大便失禁症状。两组患者的痊愈所需的时间与复发几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结果表明A组的手术方法即对高位肛瘘拥有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肛瘘 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进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30,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常规组(n=30,全身麻醉),对两组苏醒情况、血流动力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苏醒状况比对照组更佳,效果可观(P<0.05);气腹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都有升高,常规组增大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行子宫全切除术安全有效,是此类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子宫切除术 麻醉 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5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6.3%、77.8%,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6±2.8)天、(31.2±4.2)天,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 标签: 低位挂线 高位扩创 高位复杂性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肛瘘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采用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加肛管内主管挂线法,研究组采用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旷置加肛管内主管挂线法,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记录治愈时间、痊愈率,肛门功能进行比较,并利用KeIIy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3年的跟踪随访时间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跟对照组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旷置加肛管内主管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去除病变坏死组织,缩短治疗时间,提升痊愈率,降低瘢痕对肛门带来的影响。

  • 标签: 高位肛瘘 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 肛门外瘘管切除缝合旷置 肛管内主管挂线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高位隐睾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94.4%(2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为10.0%(3/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高位隐睾 腹腔镜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完成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从而比较两种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组50例硬膜外阻滞组和5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组。观察、监测并统计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牵拉、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从而得出两种麻醉阻滞方式的效果佳、安全性好的麻醉方式。结果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牵拉疼痛程度,恶心呕吐等。结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相较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术中牵拉及术后疼痛、发生并发症率低,应用价值高级安全。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分别使用相应的麻醉方法。记录气腹前、气腹时、气腹后两组病人的HR、MAP、Sp02、PaC02等呼吸、循环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等手术指标进行并比较。结果两组各个时间段的呼吸、循环指标情况进行比较,单纯全麻组病人气腹时、气腹后HR、MAP比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HR有显著降低(P<0.05),MAP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Sp02没有显著改变(P>0.05),而PaC02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手术的指标比较,其中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的时间接近(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拔管时间短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病人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拔管时间短、手术过程平稳,有利于手术操作。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总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指数、Wexner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术后愈合快、疼痛轻、保护肛门功能等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内镜 高位肛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痊愈28例,显效2例;治愈时间平均35±1.6天。肛门功能评估正常23例,轻度损伤7例。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肛门功能保护好,术后无复发。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定位切开挂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62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治疗要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73例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89例采取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颅骨钻孔引流 硬膜外血肿 开颅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瘘临床术后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切开挂线术联合传统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8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1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与72.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术后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能促进患者伤口的消肿,且具有止痛止痒的效果,疗效满意,对于促进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十分有效。

  • 标签: 切开挂线术 中药坐浴 高危肛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中应用中β-受体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各30例,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LVEF和NYHA分级均差异显著,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中总体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有效改善心功能。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4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治疗,对心脏超声检查和6min步行距离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和用药前后静息心率的变化改善显著。结论对慢性心衰Ⅱ、Ⅲ级患者,病情稳定者,采用β受体阻滞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及住院率。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每组5O例,I组倍他乐克组.II组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用药组。观察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I组与II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组相比,II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发作性S-T改变平均发作频次下降,平均总持续时间和平均最长持续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II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12.0%、14.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 标签: 稳心颗粒 &beta 受体阻滞剂 室性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