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采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80例。a组患者采集末梢血液,b组患者采集静脉血液,c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液,将三组的血液采集进行相同检测,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等差异。结果b组与c组体检者血液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体检者的WBC、RBC、HGB、MCV等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对检测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静脉采血能够明显表现出血常规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探讨不同微生物样品检验的卫生检验意义。方法从我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与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集的微生物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均为191例,遵守质量体系标准,根据类型分类,检测其微生物致病菌,并深入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不同时段的阳性率检测中,特殊膳食用食品、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培养样品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水产及其制品、冷冻饮品及调味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是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的有效标准,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样品时,需完善相关资料,结合具体信息,选择有针对性的检验方向,从而提升食品卫生检验水平,保障食品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导管吸引采样法在老年肺炎病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之间,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及老年内科收治的70例确诊老年肺炎患者,以及40例非肺部感染的门诊患者,分别通过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吸引、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和肺泡灌洗三种不同采样方式获取痰标本细菌培养,对三种不同采样方法所获得的痰标本培养病原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阳性率及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通过三种方法所采集到的标本阳性率依次为77.1%、41.4%、55.7%。其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77.1%、41.4%、55.7%,100.0%、97.5%、97.5%,85.5%、61.8%、70.9%,100.0%、96.7%、97.5%,71.4%、48.8%、55.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引导管采样与其他方法比较其诊断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凝血功能检测之中血液采集量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1月31日于我院进行体检人员中盲选50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集2.0毫升、1.8毫升以及1.6毫升血液标本,立即进行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检测。在检测之后将1.8毫升样本存放在室温、-20摄氏度、4摄氏度之中,放置二十四小时之后再进行上机检测,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结果采血量出现减少,则PT、FIB以及APTT检测结果就会出现延长。在室温、4摄氏度存放二十小时之后,PT、FIB以及APTT检测结果延长,和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进行凝血标本采集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好采血量。除此之外,若标本无法进行立即检测,则样本需进行离心并放置在-4摄氏度环境下保持,避免反复冻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从血液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在我院门诊2014年6月-2014年10月查体的受检者5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溶血标本组)和对照组(未溶血标本组)各25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十五项指标(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总胆固醇、葡萄糖、三酰甘油及血钾)的含量作检测,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血钾测定的含量值相对于未溶血标本相应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溶血标本中的尿酸、葡萄糖相对于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P<0.05);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尿素氮、白蛋白的测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发生溶血会对临床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的全血采集人群结构,为招募及采集低危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固定献血点与流动献血车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及献血量等。结果在我市无偿献血的人群中,流动献血车献血者以18~35岁人群为主,固定献血点捐献全血者以36~60岁人群为主;在两种献血点捐献全血者,男性多于女性;中小学历献血者多于中专以上学历者;流动献血车的复检淘汰率高于固定献血点。结论在我市血液采集中,以流动献血车采血为主,以18~35岁、男性及中小学学历者为无偿献血人群主体,应注重优化流动献血车的采血方式,以提高血液采集数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