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给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小时血糖)、HbA1c(糖化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后不良反应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格列汀结合格列喹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且不增加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使用格列美脲联合伏格列波糖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某院参与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4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口服格列美脲,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在患者口服格列美脲的的基础上,使用伏格列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使用格列美脲联合伏格列波糖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使用格列美脲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2.00%。结论实验组对患者使用格列美脲联合伏格列波糖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0例,均应用大剂量胰岛素(>60U/d)治疗3月以上仍未达标(HbA1c>8.0%),随机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50例)应用(胰岛素+西格列汀);吡咯列酮组(50例)应用(胰岛素+吡咯列酮)。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CP、2hPCP、DID、BMI、低血糖发生频次。结果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咯列酮组(χ2=4.0390,P<0.05)。结论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西格列汀)疗效优于(胰岛素+吡咯列酮),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性牙列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炎性牙列畸形患者37例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PBI)、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度(TM)以及菌斑指数(PI),同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不伴有牙周炎的牙列畸形正畸治疗患者(30例)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牙周炎性牙列畸形患者治疗前PBI、GI、PD、TM、P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正畸治疗后PBI、GI、PD、TM、PI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牙周炎加重牙列畸形,规范的正畸治疗及炎症控制可改善牙周组织,取得与无牙周炎症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唇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唇珠偏移;唇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唇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唇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唇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格列汀治疗老年人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治疗的90例老年人Ⅱ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随机法分做试验组及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联用利格列汀治疗。对两组血糖、血脂、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利格列汀可以有效的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脂与血糖,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二甲双胍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HOMA-β指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BG、2hPG、HbA1c、BMI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HOMA-β指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hPG、HbA1c、BMI、HOMA-β指标降低幅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沙格列汀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糖血红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沙格列汀为新药,临床试验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的耐药性仍需进行长期的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7年4月,共有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我院接受救治,依照其入院的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需在其基础上增加瑞格列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血糖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在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98.21%>76.7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具有极佳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格列净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依据随机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取达格列净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达格列净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诺和灵治疗,观察组采取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9±1.2)mmol/L、(8.5±1.3)mmol/L、(6.7±0.9)%;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9±1.8)mmol/L、(10.2±1.7)mmol/L、(8.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格列美脲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的有效性及药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接收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分别给予观察组患者格列美脲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喹酮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格列美脲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中,其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具有较好的控糖效果。同时,格列美脲在具有显著降糖作用的同时,不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有效的提升机体心脏对葡萄糖的摄入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