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QCC方法提高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方法成立QCC小组,培训QCC圈员,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实施10个月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由原来的89.33%提高到100.00%。结论QCC活动能明显提高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为病理医生提供可靠的检查材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 标签: QCC 病理标本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干燥方式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干燥时间及灭菌合格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方法与常规干燥方法,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进行干燥,对比低温真空干燥组与常规干燥组所用的干燥时间和灭菌合格。结果对于管腔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909.67秒;对于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所用干燥时间比常规干燥组所用时间,平均节省了约847.10秒,对于管腔器械和显微器械,低温真空干燥组比高温干燥组节约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真空干燥组的器械灭菌器合格明显高于常规干燥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器械,采用低温真空干燥柜干燥比常规干燥更省时,且灭菌合格更高。

  • 标签: 干燥方式 干燥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4月以来,选取3216份临床检验科收到的检验样本,分析检验之前实行常规护理,同时选取2015年5月到2015年8月在分析检验前实行护理干预的样本3260份,对检验样本中的不合格数量进行分别统计,计算不合格。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样本不合格数量有16份,常规护理不合理数量有51份,护理干预的样本不合理为0.4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1.28%)。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临床检验的不合理,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临床检验 不合理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晨间扫床合格中的应用。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名为“古藤圈”,针对晨间扫床存在较多问题,将提高晨间扫床合格作为本年度品管圈主题,制定了质控表格,进行为期一个月数据收集,而后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成果收集与呈现,并对前后数据进行比较总结。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开展,提高了晨间扫床的合格,提高了护理部质控合格,增进患者舒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在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医患纠纷发生。让护理人员以主人翁的形象参与护理管理,更加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晨间扫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评判标准,根据QCC步骤就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合格低的原因展开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使临床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由开展前的66.67%上升到开展后的91.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认为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自己工作能力,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综合素养,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实现了优质护理,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实施有效。

  • 标签: 品管圈 床边综合能力考核 临床护士 优质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为主题,对影响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进行归因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措施和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果等。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的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由63.5%提高至94.5%。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中效果明显,通过品管圈活动,我科室出院护理病历归档合格显著提升,我科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病例 归档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2015年4月-2015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采取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实施与检讨、标准化等,对QCC活动前后两组患者比较肠道准备合格。结果观察组肠道准备合格96.23%,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71.70%,观察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的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合格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方面的成效。方法成立QCC小组,开展以“提高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标准化等品管10大步骤开展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从原来的80.6%提高至94.6%,目标达成为110%。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骨科特殊手术器械清洗合格,同时还增强了圈员团队协作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了极大发挥,品管圈活动值得推广应用到消度供应中心其它质量改进活动中。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器械 清洗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是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出影响器械清洗合格的最主要的真因,利用品管圈开展活动。方法通过对复用手术器械预处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流程的完善;加强设备仪器的维修、维护与保养,时时保证清洗设备处于有效地功能状态;同时加强清洗员、包装员的责任性培养、环节质量控制及流程规范化且流程上墙等方法,将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由活动前80.85%提高到94.14%。结论应用品管圈理念,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流程的改进和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品管圈,器械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目标达标为101%。进步为49.1%,均达到预期目标。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不合格人数由开展前的(15.4±3.34)人,降到开展后的(6.1±2.3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8.5%,提高到开展后的94.3%,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 精神科住院 接诊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查中不合格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检验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血液检测中出现不合格的102例不标本。结果此次血液检测中发现的102例不合格标本中,溶血34例,占33.33%;凝血23例,占22.55%;送检延迟14例,占13.73%;标本采集不规范21例,占20,59%;血液量过少/量不准10例,占9.80%。结论血液标本合格不仅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还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延误患者病情的治疗,在临床规避中,医院检验科需加强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严格规范血液送检流程,以提升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检测 不合格标本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合格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抽取我院采集的血液样本(186份),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93份。本次乙组是常规处理,而甲组是对以往标本合格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总结血液标本合格情况。结果甲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的因素较多,相关人员应加强护理,确保标本合格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 不合格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合格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不合格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其中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集了800分血液标本,将其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n=400)和对照组(n=400),将两组的血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对检验结果中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其原因,并根据原因研究防治方法,将2组中的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的不合格概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发生溶血、凝血情况、出现抗凝不全情况、送检的时间过长、该样本的数量过少等。研究组中血液标本的不合格概率为1.5%,对照组的不合格概率为4.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检验结果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在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对血压标本的临床检验情况较为有利,能够显著提高检验的合格概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 因素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4年1月—2017年8月收集的血液标650份,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650份血液标本中,34例标本检验不合格,占5.23%。结论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等,才能有效避免出现血液检验不合格

  • 标签: 血液标本检验 不合格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待检验的血液标本360份。统计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情况,并找出不合格原因,以此提出针对性对策。结果所有的待检测血液标本中,检验不合格的有184份,占51.1%;引发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50份、送检不及时66份、采血不规范68份。结论临床检验血标本期间,存在多种因素引发检验不合格,通过分析其中各类原因,以此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降低血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原因和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34例标本展开研究,对检验标本合格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本组所有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共有21例,不合格原因为样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受到污染,送检不及时,检测不规范等。结论在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送检程序进行规范检验,并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交流,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标本 不合格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粪和尿常规检验标本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不合格粪便标本、尿液标本各110份、130份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统计发现,尿液常规样本不合格中样本量不足与样本污染比例偏高,分别为40.00%、39.23%;粪便常规样本不合格中样本量不足比例最高为82.73%。结论在粪便与尿液常规检验样本方面,应重视标本量与标本污染检查,提高检验样本合格

  • 标签: 不合格因素 尿液常规 粪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总结防范对策。方法以我院检验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血液、粪便、分泌物、痰液、尿液等样本1000份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的不合格标本,以及不合格原因,提出防范对策。结果送检标本当中有不合格标本82份,不合格为8.20%,其中以中段尿合格最高,达到20.48%,其次为脓液样本不合格18.18%,再次为粪便样本10.71%。标本合格的原因中采集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7.07%,其次为送检不及时12.20%,未使用无菌容器、血液污染采集分别占到4.88%。结论为了加强临床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提高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效果,要做到定期总结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加强培训,从而减少不合格标本,提高标本送检质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微生物标本在不同时间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提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集并制作的微生物标本共19416例,检验样本阳性并分析不同时间段内阳性结果差异。结果所有制作的样本中,2013年6月-2014年6月呼吸道微生物样本阳性最高,阳性达32.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穿刺液标本、血培养标本、粪便标本、尿液标本;综合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有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明显高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所有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标本检验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不同时间段内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不一致,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加强采集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可提高检验阳性

  • 标签: 微生物 阳性率 临床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