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的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所处病情的不同阶段作为基本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痊愈组和溃疡组,再选择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口腔内奈瑟氏菌、韦荣氏菌以及链球菌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和分析三组口腔内菌群检测结果。结果溃疡组的韦荣氏菌和链球菌含量分别为(8.28±0.76)copies/ml、(7.31±0.88)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4±0.75)copies/ml、(8.16±0.52)copies/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溃疡组和痊愈组的韦荣氏菌、链球菌以及奈瑟氏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改变是诱发复发性溃疡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应该使口腔内微生物维持平衡,从而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适宜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已进行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的口腔护理,实验组行改良后的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中术区的红肿和疼痛程度、缝合处的分泌物情况以及口腔的清洁度、舒适度等方面。结果实验组的各方面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57.78)(P<0.05);口腔中术区的红肿和疼痛程度更轻,缝合处的分泌物更少,口腔的清洁度及舒适度更好。结论对于口腔颌面组织瓣修复术后的患者,改良后的口腔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更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伤口恢复的时间,预防术后的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口腔有更好的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溃疡开展口腔及饮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94例口腔溃疡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比组采取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饮食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掌握两组溃疡愈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饮食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对比组为82.9%,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腔溃疡在治疗中开展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临床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细菌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为临床提供确切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到我校附属医院就诊的持续腹泻或间歇2-4周内复发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110份作涂片和细菌培养,取25份正常人的粪便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110份的粪便标本涂片检查发现杆菌/球菌比例失调;细菌培养除正常标本中含有的菌群外,还培养出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白色念珠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其他菌群。大肠杆菌明显增加,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和肠球菌较正常减少。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是造成慢性腹泻的重要原因,要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科患者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情况。方法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患者100例,采用我院自制口腔基本保健知识认知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发放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男女比例为5149,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占比为48.0%,高中以上占比52.0%。男性与女性调查问卷评分对比差异无明显变化,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高中以上学历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科患者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后,对于口腔基本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冲洗在口腔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进行口腔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口腔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口腔护理方式为常规口腔清洗,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口腔护理方式为口腔冲洗,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愈合率、口腔感染率以及口腔清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愈合率、口腔感染率以及口腔清洁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口腔冲洗对于口腔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伤口的口腔感染率,提高治愈率,还可以提高口腔的清洁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