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干预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胎膜早破患者117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为59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人数为58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宣教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9%和89.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对宣教知识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验组患者掌握了93.2%,对照组患者掌握了87.9%,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是(3.64±0.57)天和(5.45±0.89)天,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胎膜早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途径来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12±5.24)分、(29.33±1.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5±5.79)分、(35.84±2.89)分;研究组自然分娩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应用于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胎膜早破产妇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6例,采用产科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内容。比较两组产妇宫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加用产科护理干预后,产妇宫内感染率为19.44%(7例)、新生儿窒息率为13.89%(5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科护理干预应用于胎膜早破产妇护理工作中,有利于产妇调整心态、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宫内感染及胎儿窒息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的预防及胎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胎儿早破产妇82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宫内感染情况、妊娠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宫内感染率、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妊娠延长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婴儿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妇临床症状,同时可有效降低产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胎儿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当前全科医学师资素质现状进行全面综合调查,之后在此基础上为后续全科医学师资准入标准进行价值性信息提供。方法借助卫生部和卫生机构全科医学培训师资内部学员调查手段,对全科医学师资推荐结果加以详细分析和阐述。结果全科医学师资培训机构学员群体年龄与对应职称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员年龄与学员教育程度间呈无关性发展趋势,而技术职称要素与对应教育程度要素之间呈相关联发展趋势,通过数次分析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从医年限值标准额度为17.33,最终标准差额度为6.84,卫生学员学员群体自身学历水平较高,大部分学员均期待授予继续教育,少数学员并不接受此类政策。结论从实际角度出发,特殊问题予以特殊解决,应筛选双轨制模式进行全科医学师资准入操作,以达到预期操作目的。
简介: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人民广泛关注的基本问题,越来越多人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评估制度是各国的食品安全规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维护食品安全的有效方式,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基本建立,但是在实际内涵、法律制度等重要内容的建设上,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建设中将食品安全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等战略的实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刻不容缓,以此构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的建设,对食品安全进行科学评估就成为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建设的现状进行反思,阐释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的意义,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促使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转型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提高放射防护水平,保障放射从业人员健康。方法对112名放射工作人员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监测。结果2013年,112名监测人数个人剂量年剂量在5mSv以下、5-20mSv以及20mSv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7.32%、2.68%和0,2014年的分别为95.54%、3.57%和0.89%,2015年的分别为98.21%、1.79%和0;临床介入放射学个人剂量年剂量在5mSv以下、5~20mSv以及20mSv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7.22%、2.78%和0,医用诊断X射线的分别为96.67%、2.67%和0.66%,核医学的分别为97.56%、2.44%和0。结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寻找适合建立大鼠发热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干酵母配制条件下观察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发热情况。结果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0℃~4℃)配制方法时大鼠总淘汰率为2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均衡上升,达峰时间约为注射干酵母后8-10h;环境温度为24℃~25℃、干酵母采用室温水(20℃~25℃)时大鼠总淘汰率为30%,注射干酵母后大鼠体温上升呈双峰状,波峰分别位于注射干酵母后约7h和9h,达峰体温比前者约低0.3℃-0.5℃。结论在环境温度为20℃~21℃、干酵母采用冰水配制的方法的条件下复制的大鼠发热模型更稳定、大鼠的淘汰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