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间93例应用西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症状表现、原因及归转情况。结果9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主要包括皮肤性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等;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消化系统治疗药物与神经系统治疗药物;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给予相应处理均明显缓解或者痊愈。结论在临床上应加强西药的合理应用,在应用药物治疗时需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同时需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共10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确保后期临床合理用药。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104(69.23%)。分布情况每日用药剂量超过400mg,38/72(52.78%),60岁以上30/72(41.67%),女性31/72(43.06%),静脉给药47/72(65.28%),此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在神经系统,具体表现失眠、烦躁不安、神经异常、抽搐等。其他系统,如皮肤(红肿、过敏反应、瘙痒)、消化系统(腹胀、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泌尿系统(血尿、尿频、结晶尿)、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异常、发热)也有存在。结论左氧氟沙星应用期间,性别、高龄、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均可引发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医师要加强注意,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临床合理用药、药品遴选、新药研发、以防药害事件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安全用药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而让临床用药的医生和药师、患者、药品监管人员和部门,以及社会广大群众充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呈报、收集、分析、整理等监测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化疗患者化疗的效果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胃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化疗方案将其分为奥利沙铂组和紫杉醇组,每组60例。其中奥利沙铂患者接受奥利沙铂联合5-FU化疗,紫杉醇组接受紫杉醇联合5-FU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利沙铂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略高于紫杉醇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利沙铂组患者恶心呕吐、周围神经毒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紫杉醇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胃肠肿瘤术后进行奥利沙铂联合5-FU或紫杉醇联合5-FU化疗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4.2%和64.3%,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4.3%和5.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思密达对红霉素注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抑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1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5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注射红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先静脉注射思密达后静脉注射红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B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静脉注射红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冲服思密达,可以使由于注射红霉素对患者胃肠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现象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最佳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显著效果,间断蓝光照射有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也减少了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53±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40±0.32)cm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产生原因,以指导临床能够正确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因输血不良反应未能及时给予输血治疗而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以来的4218例输血病例,以临床回报我科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作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共78例占总1.8%。所有输血反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由红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32例;由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41例;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为5例。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主要有过敏反应,为36例;发热反应为42例。结论在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主,且均为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