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93例患者顺利出院,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肌无力危象呼吸衰竭;术后并发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重症肌无力危象4例、纵隔脓肿1例;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11%;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3%。结论胸部X线、CT检查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早的手术治疗以及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同时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8例原发性卵巢肿瘤病理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到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卵巢肿瘤138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镜检查,磁共振(MRI)及B超检查,提示存在肿瘤,采用病理学诊断确定肿瘤的类型。结果研究对象肿瘤性质分析显示良性为57例,占41.30%,恶性为68例,占49.27,交界性为13例,占9.42%,肿瘤来源研究显示,最多的为生殖细胞原性,为67例,占48.55%。肿瘤分级显示Ⅰ期为34例,占50.00%,Ⅱ期为17例,占25.00%,Ⅲ期为17例,占25.00%。原发性良性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交界性肿瘤治疗后随访1年有2例患者出现盆腔转移,恶性肿瘤采用手术根治治疗和放疗,术后随访1年,生存例数为47例,生存率为69.12%。结论原发性卵巢肿瘤临床分型复杂,诊断明确,采用针对性治疗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患者,对其进行外科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PRT患者64例,对其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病理检查最终证明患者出现了腹膜后肿瘤的情况。在所有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检查后证实为恶性,有22例患者检查后证实为良性。对患者进行CT检查诊断,最终诊断的准确率大于80%,而对患者采用B超诊断,诊断准确率大于50%。将患者患有的良性肿瘤全部切除的概率为81.82%(18/22),将患者患有的恶性肿瘤全部切除的概率为71.43%(30/42)。结论对PRT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能有效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进行正确诊断,有效确定对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的具体范围。针对此类患者将所患肿瘤全部切除,关键时刻配合切除脏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PRT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能够发挥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的52例经过病理证实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多为腹痛、腹部包块、贫血等,多为恶性。肿瘤分布空肠少于回肠。检查方法多样,但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为57.69%。结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常规内镜无法到达,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早期难以发现,导致延误病情,预后较差。诊断常需多种手段联合确诊。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对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及早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采用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38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均经病检证实,并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统计良、恶性率,以病检结果做金标准,记录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敏感度、总准确度,同时,分析CT图像特征。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定位诊断准确率经统计为97.4%。以病检结果作金标准,多层螺旋CT诊断特异度为93.8%(15/16),敏感度为86.4%(19/22),准确度为89.5%(34/38)。采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周围脏器、血管侵犯情况进行判断,同病检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定位、定性准确率,对术中的处理发挥理想的引导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型超声方法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且经病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运用B型超声的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并总结B型超声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特点。结果经过B型超声检测结果分析,120例患者中,有108例患者被证实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0%,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10%。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B型超声影像图表现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块状型、厚壁型、凸起型和混合型。经B型超声对患者体内的肿瘤肿块检测,能够表现出高速高阻动脉血流信号。结论B型超声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诊断信息,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7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资料,并对各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影像学特征表现进行了探讨。其中24例患者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患者单纯平扫。结果CT准确定位25例,准确定性13例。2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淋巴组织来源1例,恶性;生殖细胞源性组织来源肿瘤4例,其中2例恶性;神经组织来源4例,其中2例为恶性;间叶组织来源18例,其中14例为恶性。结论CT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和特点。方法随机抽取近两年本院收治的80名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对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是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发群体,最常见的是胃窦部肿瘤和胃贲门部肿瘤。80名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8例为典型类癌,24名病人患不典型类癌,剩下48名病人为胃小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都能够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结论对胃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病理分析分型可以有效指导其临床治疗,为其诊断提供依据,加强预后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AFP、CEA、CA199、CA125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AFP、CA199、CEA、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85.0%,特异度为80.0%,敏感度为92.5%,与单独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AFP、CA199、CEA、CA125等联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TACEA方式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情况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治疗后患者肿瘤血管为2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2,P=0.000);(2)治疗后CR、PR、SD分别为21%、26%、17%,肿瘤控制率为74%。结论TACE介入治疗有利于减少肿瘤血管,控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适用于非手术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但单独采用TACE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化研究,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