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支气管腔内痰块的检出率及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行胸部CT扫描的患者资料,计算痰块的检出率,总结其CT特征。结果500例胸部CT检查的患者支气管痰检出率11.4%,且痰块影像表现各异。结论支气管内痰块具有多样性、可变性的特殊表现,能特征性的提示支气管内炎症的存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液压垫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平卧病床后压力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卧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定时翻身,手法皮肤按摩,实验组除定时翻身,采用规律液压垫按摩。分别予入院前,入院后1天,入院后3天,入院后7天,进行Braden评分并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的Braden压疮评分、压疮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舒适度、干预后VAS评分及对护士操作满意度方法,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液压垫对于老年卧床患者压力性皮肤损伤起到预防作用,并降低褥疮风险,提高了患者的卧床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颅内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颅内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颅内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脑灌注压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症病患颅内压、脑灌注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颅内压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VSD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应进行治疗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并区别于其他VSD应用患者的不同之处。方法对18例脑脊液漏患者应用VSD技术行感染的机会,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并避免采用有创减少脑脊液而采用腰大池穿刺等操作,因此,有效的专科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障。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保持了完好的负压引流,伤口未发生逆行性感染,均愈合良好,2例患者发生引流堵塞,经更换VSD敷料后,亦未发生感染,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满意疗效并出院。结论对应用VSD治疗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控制脑脊液流量,防止脑脊液滞留,减少换药次数,防止发生逆用于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采用颅内压监测技术评估7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分别观察并比较头部抬高的角度,引流管放置的高度和镇静镇痛后的基础护理对颅内压峰值的影响。结果头部抬高30~40°ICP值明显低于平卧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引流管置于比标准高度高于5cm或低于5cm,其ICP峰值与将引流管放置于标准高度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镇静镇痛后进行基础护理操作中ICP峰值明显低于镇静镇痛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防止开颅术后患者ICP值的异常波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外引流连续监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引流与颅内压下降之间的时间量效相关性,明确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护及常规监护组,颅内压监护组常规脑室穿刺监测颅内压;常规监护组平均24复查血常规、电解质、渗透压及头部CT扫描来检查颅内情况变化。结果颅内压监护组给予脑室内置管监测颅内压,置管后外引流脑脊液患者26例。常规监护组30例,给予甘露醇18例,给予过度通气12例。颅内压监护组颅内压低于15mmHg患者11例,常规监护组由于未监测颅内压,情况不详。颅内压监护组颅内感染患者3例,常规监护组未见感染。颅内压监护组脑室扩大患者2例,常规监护组脑室扩大13例。颅内压监护组渗透压低于320mOsm/kg患者22例,常规监护组10例。两组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颅内压监护组预后好转24例,预后差11例,常规监护组预后好转16例,预后差15例,颅内压监护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监护组。结论颅内压监护连续监测颅内压动态变化,并及时外引流脑脊液治疗颅内压升高,临床效果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将连续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行ICP监测随机分为观察组(ICP监测)和对照组(未行ICP监测),观察组45例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维持在20mmHg以下,对照组45例未行ICP监测,依据症状降颅内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与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4d、60d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ICU治疗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有创颅内压监测实施降颅压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82例为分析对象,并根据持续有创ICP监测的应用与否分为监测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监测组根据ICP监测结果,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探究有创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意义。结果监测组患者治疗综合有效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掌握病情变化,提升临床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