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评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操作质量、病例书写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科主要护理风险早期识别与防控措施。方法主要从患者、护理人员等不同不同的角度上,对手术外科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各种隐患特点采取相关的防控措施。结果在我院的外科手术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很大程度降低。结论在手术外科护理中,应提高风险的早期识别能力,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手外科 主要护理风险 早期识别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静脉用药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风险防范。方法收集我科静脉用药中的风险事件,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整理。结果ICU静脉用药护理风险包括护理人员自我管理不严,人力资源,制度执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结论实施ICU病房静脉用药护理风险评估及防范,对于保证ICU病房静脉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静脉用药护理 风险事件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工作性质特殊,患者入院时间紧迫,病情发展迅速,所以护理风险因素很多,而且近几年,医疗纠纷日益增加,既严重影响着正常医疗秩序也会影响社会稳定,使得医患双方的权益两败俱伤。本文对急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应对对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从根本上降低医护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医院产科的护理在病房中的风险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各种形式,各种方法为病人进行医院产科的护理,从医院设备、医疗条件、医生的业务能力、护士护理理念及业务水平、患者自身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产科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医院及护理人员应当采取什么政策。结果提高病人防病治病的卫生保健意识,增强医生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些对策都可以有效的预防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医患纠纷。结论综合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减少医患纠纷。

  • 标签: 产科护理风险 相关因素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582例儿科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资料展开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研究,并从患儿、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长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结果患儿、护理人员以及患儿家长均存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结论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患儿、自身以及患儿家长等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从而为有效应对护理风险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儿科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因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及策略。方法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护理核心制度、制定病房安全管理规范及各班安全检查制度、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制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坚守岗位提高警惕。结果精神科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护士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保证了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 识别 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70例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发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护理风险 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保障患者安全,降低护理管理风险。总结风险评估的思路,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推拿科2012年—2013年年度中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差错,保证护理质量。结论针对推拿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正确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护士只有做好风险评估,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评估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临床实习与护生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关系着护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为实践的过程。但临床实习的护生大都年龄较小,且不具备充足的护理经验,出现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大。为了提高护理临床实习管理效果,本文旨在对护理临床实习风险因素进行总结,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

  • 标签: 护理 临床实习 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针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输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防范,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输液记录及护理措施。95000例输液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输液反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输液的“三查七对”和消毒隔毒制度,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技术的定期培训,可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和规避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风险因素,参考相关临床经验,提出规避方法。结果普外科护理风险规避方法实施后,普外科患者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重视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风险 规避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前瞻性的解决对策。方法本研究对20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护士因素>系统因素>协作因素),共9个因素(核心能力>基本素质>协作配合>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护理服务>医疗因素>患者因素>支持系统),40个条目。结论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相互依存,建议管理者从调控系统因素入手,抓住起关键作用的护士因素,调和多方协作因素,尽量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 管理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识别。以人为本,健全护理风险的管理机制。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执行操作流程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输液中的护理风险,提高瘫痪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方法对378例进行输液治疗的瘫痪患者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适用于瘫痪患者的安全、有效、规范、人性化的输液管理办法。结论安全管理减少了瘫痪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

  • 标签: 瘫痪患者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规避风险发生。方法对可能存在风险相关因素,分别采用分解分析法逐一排查,分析原因。结论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监控是避免风险的决定因素,通过制定和完善护理风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及应对风险能力,减少或避免骨科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肾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肾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肾脏内科疾病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归纳总结血液透析室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室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对比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频率。结果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策实施前,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对血液透析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了血液透析室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对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由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王宪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乙肝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分,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风险预警模型,可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早期预警,在患者出现肝衰竭病变趋势时给予积极处理,可降低死亡率。相关论文在《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