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湿法快速消解法-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分析-标准加入法,建立一种快速测定水产养殖塘沉积物中镉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干燥后,于1.0ml盐酸+1.0ml硝酸+2.0ml氢氟酸条件下于120°石墨消解炉上加热消解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分析。结果镉的浓度为0.50μg/L~5.0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检出限为0.01mg/kg,变异系数为1.87%。用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53)对测定方法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均在给定的参考值范围内。结论本方法与GB/T17141-1997国标方法相比1,有用时少,用酸少、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快速检测水产养殖塘沉积物中痕量镉的测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基底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闭孔神经反射中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104例行TURBt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成3组A组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42例),B组应用肿瘤基底部局部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34例),C组为应用闭孔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29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9例,其中1例出现轻微膀胱穿孔;B、C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各2例。A、B组间及A、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术中联合肿瘤基底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同时未增加其它风险的发生率,相较于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3例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观察,并以AOFAS足评分标准加以评定。结果在63例患者中,治疗评定为优24例、良33例、一般5例、差1例,其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0.4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发跖骨基底部不稳定骨折合并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能够使得患者的足部功能快速恢复,防止其关节炎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U937巨噬细胞与肾结石晶体相互作用的钙盐沉积程度。方法分组羟基磷灰石(HAP)组、一水草酸钙组(COM)、混合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茜素红S—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钙盐半定量测定晶体-细胞反应后细胞基质的钙盐沉积程度。结果HAP+COM混合实验组与其它组在相同时段细胞基质的钙盐沉积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组的程度最高;HAP组与其它组在相同时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COM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与COM组在相同时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晶体实验组12小时组与24小时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小时组分别与另外两个时段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实验组不同时段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HAP可能存在诱导巨噬细胞增强吞噬HAP和COM的作用;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吞噬HAP后启动吞噬COM。
简介:摘要目的从有限的检验信息中归纳和提炼出更有价值的诊治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来探索检验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新的方法。方法通过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物为例,依托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胃肠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数据进行验后概率解释。结果大肠癌组CA19-9、CEA、CA72-4三种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高于其他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能够比较科学地提供检测参考。结论ANN(ArtificialNeuralNetwork)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诊断效率较高,是临床检验实践的一个新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疑为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经过。结果在82例疑为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者75例,其中在宫腔镜下完成妊娠物残留清宫术25例;宫腔镜下妊娠物残留电切术50例,术毕复查,确认无组织物残留47例,3例患者未能切净,经大剂量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后行第二次电切术,术后宫腔形态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恢复好。结论宫腔镜是诊治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的一种极有价值的方法,具有直接、准确的特点,避免了误诊、漏诊,避免了反复清宫造成的感染、出血、宫腔粘连、不孕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肿瘤标志物及肝癌的发病关系。方法我们研究了60例大三阳乙肝者。30例用红花清肝丸治疗,30例不用药治疗,观察2组肿瘤标志物的变化,采用并进行5年后的长期随访。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含量。结果1.红花清肝丸对AFP、AFU、r-QT,CEA四种肿瘤标志物浓度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2.长期随访(五年后)对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的降低明显优于非用药组。3.长期随访(五年后)红花清肝丸的癌变率明显低于非用药组。结论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治疗,经治疗可降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使血清HBVDNA浓度明显下降,预防肝细胞癌的发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