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跨伤椎、经伤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用跨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用经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用经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跨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经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跨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伤椎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不同手术方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方案为双侧额下入路,研究组给予单侧。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嗅沟脑膜瘤Simpson切除程度I级者及II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同时嗅沟脑膜瘤手术花费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大型跨中线嗅沟脑膜瘤不同手术方案存在疗效差异,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更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对胸腰椎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01-2014.01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58例胸腰椎骨折,通过计算机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一组29例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进行内固定治疗作为研究组;一组29例患者采取跨上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随访1年时间,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在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矫正效果更理想,矢状面Cobb角及椎体高度获得了良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运用经伤椎或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选取5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例做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Ⅰ组接受传统跨伤椎单节段固定,Ⅱ组接受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对比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实施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FIM评测结果基本相当,数据相比,统计学不成立(P>0.05)。术后,Ⅱ组的FIM评测结果为(66.85±15.17)分,相比Ⅰ组的(62.02±10.32)分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在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Ⅱ组均获得显著改善,优于Ⅰ组,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与固定,整体效果要优于传统跨伤椎手术,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高海拔对急性高原病的现场急救。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急性高原肺水肿,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在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症状、体症基本消失时间4h—3d,明显缓解率100%,126例在现场治愈,38例脑水肿并肺水肿或病性笃重反复者,在病情稳定后转入低海拔医院治疗(经治疗3—7d全愈出院),治愈率100%,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高原现场及时予以持续高流量吸氧、使用足量莨菪碱类药物、地塞米松、脱水剂及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是挽求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加强高原病知识培训和注重巡诊是早发现、治轻防重的日常措施;就地治疗为主与必要的转运治疗有机结合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宁铁路局柳州辖区各车站、站段生活用水的卫生情况,为饮水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保证铁路职工饮水安全。方法水样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水质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判定。结果5年共检测水样860份,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73.32%,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50%),5年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季度水质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尤其是分散式供水污染状况较为严重,铁路一线职工的饮水安全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