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职业接触噪声对妊娠经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取本院初产妇200例,依据个案随访调查,评估职业接触噪声和妊娠经过、结局的相关性。结果:①通过和参照组比较,接触组早产、低体重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发生率明显偏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于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总发生率中,妊高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等发生率极高,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②在单因素分析过程中,可知孕期职业接触噪声和妊娠经过、结局存在相关性。结论:通过对初产妇妊娠经过和结局的分析,可知孕期职业接触噪声是引起低体重儿、宫内发育迟缓和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关键,应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过改良蓝光箱遮光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体现。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计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人数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蓝光箱遮光布罩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改良蓝光箱遮光技术进行治疗,改良蓝光箱遮光使用的是外贴PET材质聚酯薄膜制成。比较两组患儿所处的蓝光箱外溢蓝光的辐射强度、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后期的医护人员的综合满意度调查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综合满意度调查率显示,经过改良之后的蓝光箱遮光技术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蓝光箱遮光布罩方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常规蓝光箱遮光布罩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的帮助作用基本等同于改良蓝光箱遮光技术,新生儿的黄疸效果治疗结果基本一致,新生儿的黄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新生儿的基本病情情况观察、操作流程节省时间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有助于提升预后。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56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的28例采取的是振动排痰治疗,治疗组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的是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各项身体指标可知,治疗组的呼吸功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指标高于对照组。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对比,治疗组的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8%和71.4%。结论: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整体可行性比较高,值得借鉴和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T增强检查中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值对其碘对比剂注射温度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2-2021.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25例,两组患者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分别为37℃和39℃,将碘对比剂抽入高压针筒后,排出25~30ml碘对比剂注入收集瓶内,使用电子温度计分别测量碘对比剂抽药后的温度值和注药时的温度值,同时记录碘对比剂从开始抽取至开始注射所需准备时长。结果 两组患者的温度下降值及扫描时长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抽药及注药时的温度则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在CT增强检查中,将电热恒温箱设定值调整至39℃时,可使碘对比剂的注射温度更接近最佳温度,减少注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为提高CT增强图像质量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引起关注,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在食品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加强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通过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本文对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目标、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本研究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