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吞咽障碍病例,双盲法纳入研究组与基础组(n=39)。基础组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球囊扩张术,比较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咽通过时长、VFSS评分改善效果更加理想,与基础组指标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例的症状好转率是97.44%,基础组病例的症状好转率是82.05%,研究组病例的症状好转率相对较高(P<0.05)。研究组1例出现并发症,基础组8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出现数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可快速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积极影响。方法: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共计收治 300例妊娠引产产妇,参考数学随机方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两组产妇各有 150例,且产妇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其中的对照组产妇辅以常规护理,而试验组产妇则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孕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用时均要短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孕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新生儿 Apgar评分更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对子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护理上采取优质护理方法,不仅能缩短产妇总产程,而且能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 Apgar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分 析 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效果 。 方法:于 201 8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 ,选取待分娩的 初产妇 60 例, 予以对照研究, 随机分 2 组,各 30 例 。 控制组应用常规助产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比较两个组别产后 2h 出血量、各产程时间及总满意率。 结果:两个组别 产后 2h 出血量、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总满意率等对比发现试验组更优(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的应用效果 显著,即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产妇普遍满意,值得推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初产妇护理中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实施效果,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服务水平的提升。方法:将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间在我院妇产科选择自然分娩的 100例初产妇定为观察对象,科学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加强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管理。通过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总产程、自然分娩成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判断不同助产模式的实际推广价值。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初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模式的推广价值远远超过常规助产护理,必须引起护理人员、产妇及家属们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总结护理经验,不断提升助产服务水平,赢得了产妇、家属的充分信任,也更利于诊疗工作效果的优化,期待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子宫颈双球囊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接治的 6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的孕妇为研究组, 将同期收治的60例孕足月第一胎要求顺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使用双球囊放置术,观察两组孕妇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孕妇通过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孕妇引产时间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双球囊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治疗方法均值得在临床上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的几率,减少其产后并发症情况,对于母婴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指握力球预防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3 月 ICU 危重患者 4 0 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手腕约束, 2019 年 4 月 -7 月 ICU 危重患者 4 0 例为实验组,选取分指握力球进行手部约束,观察两组患者拔管风险与手腕约束皮肤损伤状况。 结果: 对照组拔管风险率 42.5% ,实验组拔管风险率 5% ,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对患者进行手腕约束处红肿和皮肤损伤比较时,对照组发生率 37.5% ,实验组发生率 2.5% ,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分指握力球的使用,具有较为理想约束效果,可以预防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具有较高舒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咽鼓管功能、病情改善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可促进咽鼓管功能及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4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石学敏院士的“通关利窍”针刺法, 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风池、翳风、完骨、咽后壁点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舌肌功能训练法进行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仅达45.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自身免疫病患者83例,设为自身免疫病组,同期选择其它疾病29例,设为其他疾病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设为正常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免疫印迹法(IB)、流式荧光免疫法(MBFFI)对109标本实施检测。结果:相较单用流式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荧光免疫法联合,有更高的灵敏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