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受到核磁共振(NMR)与质谱分析技术大量应用的影响,催生出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此学科定量和定性分析某一生物(或细胞)全部低相对分子质量(RMM)代谢产物,目前诸多领域都开始大量应用此学科,在诸多疾病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肾脏、肝脏、心脏等疾病。代谢组学集合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其发展于后基因组学时代,用来分析生命体受到外部因素刺激后,所发生生理病理变化与自身基因变化等引起的机体内部代谢方面的多元动态反应。经由众多实验研究证实,在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液内都有1类或多类代谢产物具备生物标志物价值,在数据层面为相关肾脏病变的临床诊断与预后提供了科学指导。此项研究系统分析了各类肾脏病变研究方面血液代谢组学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入组DRGs病案首页编码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本院的2000例病案,分析经过编码质量改进措施后,本院的未入组DRGs病案首页编码管理质量。结果: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1000例病案,未入组合计78例(7.80%),主要原因包括了编码员、主治医师、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责任心不足。经过2019年6月-2020年6月改进后下降到1000例中未入组36例(3.60%)。结论:医院未入组DRGs病案首页编码质量问题和内部人员管理有关,可加强主治医师、编码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其改进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采用四组不同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标本,分别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免疫电子发光试验法(MEIA)、胶体金层析法(GIA)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四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PCR、MEIA、GIA以及ELISA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6.91%(94/97)、83.51%(81/97)、72.16%(70/97)、70.10%(68/97),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相比,PCR的检测准确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近年来脊柱融合术技术发展得越来好,许多有脊椎问题的患者通过脊柱融合术来改善脊椎的疾患,但同时手术费用也较昂贵。因此在总额控制下DRGs结合点数法付费方式[[1]]的背景实行下探讨脊柱融合术的入组至关重要。通过对以往的脊柱融合术的病案首页编码、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入组进行总结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DRGs入组的方向及临床医师对该手术住院费用的控制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同时提高编码员对该手术编码的准确性。从某市某医院自2018年至2022年关于脊柱融合术的DRGs入组情况进行辅助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电针组穴配合护理用于精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均在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到我院治疗。采取双色球分组方式将其分为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在该基础上采取电针组穴治疗的研究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与住院精神病患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来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在治疗前的上述两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组穴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效果,为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试图将人源 A群轮状病毒( HRV)的 VP7和 VP4基因片段串联克隆到表面表达载体 pLA上,构建出重组质粒 pLA-VP7-VP4-LTB,并将其电转化到乳酸菌中,制备出表达融合蛋白 pLA-VP7-VP4-LTB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相关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间接 ELISA试验等。结论 成功制备出能表达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 pLA-VP7-VP4-LTB/L.casei,并证明该重组菌既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免疫,为进一步筛选制备适用于口服的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乳酸菌疫苗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中,应用免疫组化标记物进行联合检测的相关价值。方法:选取6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了解各个标记物阳性表达情况和联合检测在不同风险等级肿瘤患者中阳性表达情况。结果:DOG-1、CD117、CD34各个标记物的阳性率分别为95.00%,96.67%、88.33%,均具有较高阳性表达,联合检测后其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75.00%、93.33%、100.00%。结论:免疫组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检测质量,提升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和霉菌、滴虫、纤毛菌以及线索细胞检出情况。方法: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1月-2022年4月,将此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430例女性阴道炎患者展开分析,将其根据年龄的不同进行分组,共分为5组,即为甲组(21-30岁)、乙组(31-40岁)、丙组(41-50岁)、丁组(51-60岁)、戊组(>60岁)。5组患者均需要接受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对阴道清洁度进行分析,在Ⅲ度-Ⅳ度的患者共有272例,占比为63.26%;霉菌检出率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戊组分别为33.33%、28.67%、24.44%、23.81%、19.57%,甲组最高,且要显著高于戊组(P<0.05),滴虫检出率分别为0.00%、0.67%、0.74%、2.38%、2.17%,各组差异较小(P>0.05),纤毛菌检出率分别为0.00%、1.33%、0.74%、1.19%,2.17%,各组差异较小(P>0.05),线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20.00%、12.67%、15.56%、20.24%、15.22%,各组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不同年龄组的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疾病的防治需加强,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阴道感染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