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

孙爱花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1499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对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02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8例。在治疗过程中,参照组实施常规的HE染色处理,而研究组实施免疫组化染色处理。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两组的切片统计结果比较差异较大,且研究组的优良率以及确诊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提高确诊率,保证了切片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免疫组化染色;病理技术;质量控制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深刻意义。病理技术在目前病理诊断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好各环节的处理工作以此保证切片质量,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疾病的判断,只有保证切片质量良好才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诊断[1]。因此,需要不断探寻提高免疫组化染色治疗措施,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本次实验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处理观察其对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202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2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17:11;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年龄(54.31±3.67)岁。参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16:12;年龄范围34-78岁,平均年龄(54.24±3.5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展开比较。

1.2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实施常规HE染色处理。将刚离体的组织标本置于4%的中性甲醛中,固定四小时;然后使用AF液,75%,80%,90%,95%的乙醇溶液分别浸泡一小时,之后采取100%乙醇Ⅰ,Ⅱ分别浸泡一小时,在二甲苯Ⅰ中浸泡二十分钟,二甲苯Ⅱ中浸泡三十分钟,对后在醋缸Ⅰ,Ⅱ中分别浸泡一小时,醋缸温度控制在60oC;烤箱温度调节为60oC,持续两小时烤片[2]

1.2.2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免疫组化染色法。具体操作为:将切片组织进行脱蜡处理,在3%的双氧水中浸泡二十分钟;然后使用PBS冲洗三次以上,每次持续冲洗十五分钟;选择700ml且PH值为6.0的柠檬酸缓冲液,将其加热至沸腾状态;放入不同抗体的切片组织中进行加热处理十五分钟;等到冷却以后使用PH值为7.4PBS进行冲洗;加入一抗,将其置入4oC的冰箱内过夜孵育;同样使用PH值为7.4PBS进行冲洗,加入二抗,在常温状态下孵育十分钟;使用PH值为7.4PBS进行冲洗,使用DAB显色五到十分钟;最后使用水洗,将其应用苏木精进行衬染处理,最后采取固封处理[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切片的优良率和确诊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数统计,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切片的优良率

研究组的优良率为27例(96.43%);参照组的优良率为23例(82.14%)。结果比较差异显著(x2=10.672,P=0.001)。

2.2比较两组切片确诊率

研究组的确诊率为26例(92.86%);参照组的确诊率为22例(78.57%)。结果比较差异显著(x2=8.339,P=0.004)。

3.讨论

病理技术在病理学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规范操作,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而切片质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对提高切片质量意义深刻[4]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切片优良率以及确诊率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提高切片质量具有良好效果。但是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及时更换免疫组化试剂,防止其因为挥发,使其纯度下降,导致切片质量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能够提高切片质量,并且有助于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对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立山, 车超, 李占林,等.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4):151-152.

[2]吕宁,刘霞. 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6):61-62.

[3]滑洋洋, 龙安予, 王玉.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007(022):132,169.

[4]林雪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2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