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软伤丸对兔和小鼠建立椎间盘突出相关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镇痛:抗炎等实验。结果:软伤丸对椎间盘软骨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椎间盘突出有抗炎镇痛和良好的组织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椎间盘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软伤丸 椎间盘病 实验研究
  • 简介:观察整骨膏外贴促进动物骨折愈合效果。应用动物犬,分A、B、C三组,分别运用自由落体法制成后肢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分别对A组用速应接骨膏外贴,B组用整骨膏外贴,C组不用任何外用药,按不同时期摄X线片进行观察,分析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整骨膏外贴组骨痂生长速度及骨痂质量均较其它二组快,质量也高。

  • 标签: 外贴 整骨 骨痂 动物实验 观察 促进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长骨液”对骨延长区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54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试验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喂含中药长骨液的颗粒饲料。对照组则喂普通饲料。定期取材,按常规做成光镜切片,光镜下观察。同时用抗骨形成蛋白(BMP)单抗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新骨形成及成熟较对照组提前。结论:长骨液能够明显地促进骨延长区BMP的合成与分泌,加速新骨的形成与成熟。

  • 标签: 长骨液 骨延长 骨形态发生蛋白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脾主四肢、肌肉理论在治疗严重创伤中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并在治疗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于创面中心区取材,采用组织固定切片后行CD31和PCNA染色,运用多功能显微镜(ZEISSAxioskop2)观察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d、10d、15d健脾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速度和胶原化的速度都比模型组和活血化瘀组快。结论:健脾益气法能有效地促进严重创伤后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且比传统的创伤早期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更好。

  • 标签: 健脾益气法 创伤 软组织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对大鼠建立骨髓炎相关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消炎抑菌等实验。结果:祛腐生肌散对骨及软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抑菌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骨髓炎有抗炎和吸收坏死组织及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骨髓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祛腐生肌散 骨髓炎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为了解人类腰大肌的作用及其与腰曲形成的关系,选取家兔作动物实验,观察家兔腰大肌的作用与腰椎运动的关系。方法选健康成年家兔3只,首先在全麻下观察厉肢正常位和后伸位(正常家兔的活动度范围)其腰椎曲度的X线片改变,再解剖暴露腰大肌,观察其起止点以及正常活动度的前屈后伸与腰椎活动关系.然后高度后伸后肢(模拟人体站立)状况下,观察腰大肌的紧张度和长度,并摄取X线片,再分别在切断一侧腰大肌、双侧腰大肌和保留腰大肌切断腰背肌,高度后伸后肢状况下,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变化。结果家兔的腰大肌能带动腰椎向腹(前)向背(后)运动,高度后伸后肢腰椎刚出现向腹(前)的弯曲。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动物实验 家兔 竖脊肌 X线检查
  • 简介:思考一雇名思义,整脊即是对脊柱进行修整之义。脊柱有需修整的必要,当然无可置疑的是因为其有所劳损或其他各种原因而产生不整的状况。根据不整(正)状况的具体位置和不整的幅度、角度、偏向等等以徒手或器械或两者结合的整复治疗方式即为整脊。其治疗的理论、手法和功效已越来越受到中外医学的肯定和病者的接受,而治疗疾病的种类,早已远远地超过早些时候所说的七十多种疾病,几乎包罗临床各种由头到脚、自外而内的五脏六腑的各种疾病。

  • 标签: 整脊 治疗方式 多种疾病 五脏六腑 修整 脊柱
  • 简介:目的:通过针刀和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对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进行研究。方法:1、针刀闭合性松解治疗;2、外手法治疗;3康复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2例,占总例数53.4%;近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6例,占总例数43.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消失)2例,占总例数3.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0例,占总例数O%。结论:针刀以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性关节炎,使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

  • 标签: 针刀 骨性关节炎 机理 实验研究
  • 简介:在两组大鼠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及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上使用中药制剂“承载丸”,以了解该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承载丸”对股骨头有修复作用:扫描电镜可见股骨头表面不再现凹陷,恢复了细胞充盈的网状结构;股骨头内骨细胞或软骨细胞脂肪滴明显减少;稀疏的毛细血管得以恢复,骨小梁的密度和宽度也有所增加;可明显增加骨密度、骨重量、骨强度及刚性;能改善雌激素水平低下状态。可以认为:“承载丸”对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有明确的疗效。

  • 标签: 承载丸 治疗 股骨头坏死 骨生长 实验 中药
  • 简介:实验以“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通过系列动物实验、采取半自动骨组织图象分析技术研究探讨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组织结构改变的机理,及补肾药物对促进骨折愈合和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基础。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丢失、关节软骨变性,是由于骨吸收抑制因素减少,骨吸收活动增强,骨形成相对不足而使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迟缓。

  • 标签: 肾主骨 骨形态计量学 实验 性激素不足 骨组织结构
  • 简介:观察正骨通痹丹对大鼠骨髓炎、骨坏死及骨不愈合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摄片对比及组织形态学观察,血液流变学、血清钙检测等实验。结果,正骨通痹丹组骨折端或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长入,血钙平衡,坏死组织吸收,新生骨的生长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以上三病有增强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对有菌无菌性骨坏死均有强烈的再生和抑菌作用。

  • 标签: 骨髓炎 骨坏死 骨不愈合 正骨通痹丹 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拉伸带动脊柱伸展应力的生物力学关系。背景资料:脊柱三维结构之六大自由度是刚体运动,未包括肌肉动力作用的纵轴伸缩运动。人类椎曲形成于二足支撑诱导的应力功能性适应,未知主要源自何肌力。颈腰痛导致脊柱所致力学改变问题远未解决。方法:取家兔12只,分3组,每组4只,解剖后保留枢椎以下完整之脊柱及骨盆、髋关节、股骨,不损伤脊柱前纵韧带及所附着之腰大肌、以及附着于脊柱背侧的肌肉韧带。置于生物力学拉伸测试仪(日本岛津制作所产AGS-J系列)上端十字头分别夹枢椎(颈胸腰段)。第1胸椎(胸腰段)和第12胸椎(腰段)下端十字头夹股骨上部,分别作有腰大肌状态下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自屈曲位到过伸带动脊柱自屈曲位到过伸位拉伸试验,测定两种不同状态下脊柱各节段的伸展应力(N/mm^2)。结果:有腰大肌状态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脊柱拉伸后脊柱伸展应力分别为:颈胸腰全段平均为306.6675N/mm^2:78.7167N/mm^2胸腰段为680.8417N/mm^2:373.0375N/mm^2;腰段为1990.7944N/mm^2:523.0608N/mm^2经统计学分析,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大肌拉伸对脊柱伸展应力影响显著,是脊柱伸展运动主要作用力,颈胸腰段占75%、胸腰段占45%,腰段占74%的伸展应力源自腰大肌。脊柱运动在腰大肌作用下产生纵轴伸缩活动度;二足步态在腰大肌拉伸脊柱伸展一过伸动态下形成颈、腰曲;牵引下肢、过伸悬吊腰椎可解决因病所致脊柱力学紊乱临床问题。

  • 标签: 腰大肌 拉伸脊柱伸展应力 生物力学 运动力学 颈曲 腰曲
  • 简介:目的:思考和探讨对新世纪中医骨科学的新发展。方法:通过对中医治疗骨关节损伤和疾病历史悠久,中医骨科学很早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学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骨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国际骨伤学界的重视和承认,对世界医学作出一定的贡献;中医骨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中医骨科学就是在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的论述。结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骨科学要不断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新思路,才能向更大的飞跃迈进。

  • 标签: 21世纪 中医骨科学 发展
  • 简介: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脊柱及其稳定性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脊柱作为人体的中柱,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和运动、保护脊髓及内脏等多种功能。由于脊柱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柱一旦失稳,除了导致脊柱本身及相关结构组织的病变以外,还可通过血管、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内脏产生功能上的异常。因而,脊柱的稳定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脊柱稳定 生物力学 整脊学 人体平衡 节段支配 稳定性
  • 简介:当前,脊柱劳损病一方面是高发病率,另一方面是高复发率。据资料报导,颈腰痛的人群之罹患率现在已高达30%,在中老年人中罹患率高达70%,就个体来讲我国人群腰背痛在一生流行率是70%,其年发生率是7.4%,近期,《健康报》报导我国目前有5千万颈椎病患者,而且,正波及青少年。

  • 标签: 中医整脊 中医骨科 流派 颈椎病患者 高发病率 高复发率
  • 简介:1.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邵振海等人提出了“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概念,认为上腰段的脊神经后支受到牵拉、卡压等刺激是发生下腰痛的原斟。这一学说现已基本得到公训。现在更常用的名词是“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腰椎脊神经后支综合征”。2.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特点: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区可位于下腰正中、腰骶部、髂嵴附近、臀部,也可伴大腿后外侧痛,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腰椎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症状可加重,严重者甚至不能行走和站立: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椎节段(脊神经后支发出平面)的棘突、小关节、横突有压痛,深压时可向主诉痛区放射;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主诉痛区的X线、CT、MRI多为正常。

  • 标签: 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整脊疗法
  • 简介:当今,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以及材料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者脊柱、骨关节医学的进步,为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发展机遇。在包括非创伤治疗技术、微创治疗技术、脊柱、骨关节常规显露手术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新技术,新内植物临床应用的报道,提出了很多进步的观点。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肩腰腿痛 辨证论治 正骨 微创治疗技术 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