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12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38—60岁,平均47.2岁,脊髓型颈椎病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9例;C3/4节段15例,C4/5节段29例,C5/6节段42例,C6/7节段38例,单节段97例,双节段25例,三节段2例;均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在全麻加气管插管下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大部分患者颈椎病症状消失,颈椎曲度恢复,手术节段椎间盘具有一定的屈伸活动度,无假体下沉、移位及异位骨化情况。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它保留了颈椎椎间关节的运动,维持了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避免了颈椎融合术所导致的颈椎的总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退变加快的缺点。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手术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脊髓型8例,神经根型5例,混合型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2~C7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6个月,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2.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4.5±3.0)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术前平均为4.43°±1.03°,术后平均为7.26°±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术前平均为2.19°±0.56°,术后平均为3.19°±0.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平均68.93°±4.70°,与术前平均65.58°±6.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获得术后近期稳定性,保留置换椎间隙活动度,维持颈椎近似正常的活动范围。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个置换节段,其中单节段15例,双节段5例。应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状况,并作统计学检验。观察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与椎体的相互位置关系以及假体所在椎间隙的活动度。结果所有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病人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0.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5.2分。术后随访未见有假体松动、下沉和周围骨化融合,置换间隙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为(4.8±1.7)°。结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部分的活动度保留。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的功能和疼痛程度,测量颈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颈椎节段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节段ROM较术后3个月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维持颈椎节段的ROM,短期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少见病因。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之间8例非高血压病因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例非高血压病因的脑血管病患者,全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结论脑血管病的发病,可能与颈椎间盘突出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椎病的患者实施颈椎间盘置换和ACDF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单双号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颈椎间盘置换治疗,对照组给予ACDF治疗,分析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和邻近病变颈椎以及颈椎RO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病变颈椎和邻近颈椎ROM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椎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颈椎间盘置换和ACDF治疗的效果相似,但是颈椎间盘置换则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颈椎ROM,同时能有效避免邻近节段颈椎退行性变化,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单病种中医专科护理的效果,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择取2020年1月5日-2021年12月5日本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结合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接受单病种中医专科护理,分析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0.00 %,观察组为 95.00%。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讲,为其开展单病种中医专科护理能取得,满意成效,该法能缓解患者痛感,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臭氧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给对照组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给观察组注射臭氧水治疗,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周、1月、6月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并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VAS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时,采用臭氧水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此种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视镜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外视镜下ACDF。术后行临床随访和影像学随访,以患者的Odom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5例患者(19个节段)的手术用时为(100±6)min(80~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75±10)ml(40~150 ml)。椎间盘融合比例为19/19。1例患者术后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3±1.7)个月(3~27个月)。术后3个月的Odom评分结果表明,非常满意12例,满意3例。15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颈椎评分为(15.8±0.2)分,高于术前的(13.3±0.4)分(t=5.8,P<0.01)。所有患者术后的症状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外视镜下行ACDF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