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取 42 例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咽拭子采样,同时选取 26 名操作者,其中 13 名操作者采用坐位法采样(对照组),另 13 名操作者采用卧位法联合防护面屏采样(研究组) 。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 [结果 ]对照组采样操作时间显著短于研究组,但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患者的喷嚏、恶心、挣扎和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 [结论 ]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提高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践及生物安全防护实践。方法:随机抽取 2020年 1月 ~2020年 3月 1795例我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和及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核酸检测,进行样本采集及检测过程中均采取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结果: 1795例受检者肛拭子检测 2例、鼻拭子 1例、肺泡灌洗液 5例、咽拭子 1787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 3例,均由咽拭子样本检出, Ct值分别为 35.80、 36.78及 38.5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并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20年1月至3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共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急性支气管炎14例,肺炎50例,核酸检测阳性3例(4.69%),4类新冠肺炎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均有密切接触史,肺部可见渗出性病变。结论: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可能与标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保存方式、运输方式以及检测方式跟有关,医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减少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影响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对本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调查,详细探究影响因素并探讨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经调查记录显示,近三月实验室室内质控靶标N基因超出x±s有2次;CV=7.67%,靶标ORFlab基因检测超出x±s有3次,CV=5.28%;对环境监测发现份拭子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对实验室内检测人员的检测发现N基因CV=7.89%,但检测人员工作年限是否>5年与检测结果无较大相关性,P>0.05;在对试剂的验证检测中,发现高、中、低值对照品的CV值均小于5.0%。结论:从结果来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应积极参考实验室内部质控、环境监测质控、工作人员质控、试剂验证质控等因素。
简介:目的研究TRF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963例临床标本及TP室间质控品进行TP抗体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TRFIA检出率为100%,ELISA检出率为96.97%。筛查标本TRFIA法阳性率高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阳性室间质控品及稀释后的质控品经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TRFIA法阳性检出率83.3396,高于ELISA法的66.6796。结论:TRFIA法比ELISA及TPPA法敏感度更高,对早早期及“窗口期”的梅毒患者能早期检出,避免漏检,同时有利于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测定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可比性,探讨不同检测系统的临床适用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的规定,以罗氏cobas-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参比系统(X),以迈瑞CL-2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试结果为待对比系统(Y),通过检测AFP指标,对两套系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偏倚评估.结果:两检测系统对AFP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5;预期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国产迈瑞CL-2000i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AFP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