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为了探讨高效快速鉴别三七质量的方法 建立HPLC法测定三七中的5种主要有效成分,根据1批疑似田七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的三七标准方法鉴别本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本品中的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e分离不是很明显,达不到很好的鉴别效果,为了提高三七质量控制标准,保证结果真实可靠,建立了HPLC法检测三七中的5种主要有效成分,结果显示 ,HPLC法中三七对照药材、三七总皂苷对照品、1批疑似田七样品和2批三七样品的指纹图谱中有5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 0. 99 ,三七皂 苷 R1、人参皂苷 Rg1、Re、Rb1、Rd分别在0.030~0.149 mg/ml、0.116~0.581mg/ml、0.015~0.073mg/m、 0.121~0.607mg/ml 和0.031~0.155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8.1%、99.2%、99.5%、98. 2%、98.0%,RSD 值 分 别 为 1. 1%、1. 2%、1.2%、1. 3%、1. 1%。结论 该方法高效、快速、准确,能够有效地评估和保证三七药材的质量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用于三七的质量控制。
简介: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较多且不统一,有些译文甚至相互矛盾。除译者因素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药中文原文标准不一致,名词术语在中文层面蕴含不确定因素。但目前中医药标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文以及医学层面,较少考量中文术语对外翻译时是否会产生歧义,对中医药国际标准的研究主要从翻译层面展开,缺少中医药标准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相互映照的研究。从标准化角度探讨中医英译标准化问题,认为统一、明确的中医药术语是制定统一的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的基础。制定中医药术语标准时应增加对外翻译维度,保证术语不仅能对内准确传达信息,在对外翻译时,原文本身亦不应产生歧义。此外,还应加强中医药标准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相互映照的研究,为中医药翻译标准化的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新视角。
简介:目的建立炒郁李仁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炒郁李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炒郁李仁中苦杏仁苷含量,色谱柱Kromasil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0:90),检测波长210nm,柱温20℃,流速1.0mL/min。结果TLC法中炒郁李仁在与苦杏仁苷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苦杏仁苷线性范围为0.049~0.784μg,r=0.9996,平均回收率97.85%,RSD为1.86%(n=6);炒郁李仁中水分、酸败度均符合要求。结论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炒郁李仁的质量控制。
简介:目的为了有效的控制白康冲剂的质量,建立白康冲剂的鉴别及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中的丹参酮I(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2为展开剂)和当归中的齐墩果酸(石油醚-氯仿-乙酸=10:10:2为展开剂)分别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1mol/L磷酸溶液=8:2,检测波长254nm)对制剂中的制首乌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定性鉴别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进样量在0.2537—4.06μg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1.10%,RSD=2.53%(n=6)。结论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及重现性均良好,可以作为该药的质控指标。
简介:2006年7月7日,日本厚生劳动省修订食品卫生法下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标准和规范,修订了兽药TULATHROMYCIN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对以下内容做出了修改:牛肉中原来的MRLs为0.1ppm,现改为0.3ppm:猪肉原来的MRLs为0.1ppm,现改为2ppm;牛脂肪中原来的MRLs为0.1ppm,现改为0.2ppm:猪脂肪中原来的MRLs为0.1ppm,现改为0.3ppm:牛肝脏中原来的MRLs为4ppm,现改为5ppm:猪肝脏中原来的MRLs为3ppm,现改为4ppm:猪可食用下水中原来的MRLs为3ppm,现改为5ppm。评议期结束后批准该拟定标准。一定宽限期后,拟定标准基本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