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受疾病模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崇尚自然疗法,同时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也促使人们努力寻找疗效好、无毒副作用、费用低廉的替代疗法。在这个背景下,针灸疗法越来越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然而,替代疗法的疗效是否确切,一直是国际主流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为了确切的证明针灸疗法的作用,从2002年开始,在德国进行了一项三家医疗机构携手、1万名医生参与、涉及50万患者、历时3年的大规模针灸疗效的临床验证。在这项可能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有关自然疗法的试验调查中,确实证明了针灸疗法的疗效。试验中,那些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在接受针灸疗法之后,有50%的病人症状得到缓解;而那些患有背痛或者膝盖疼痛的患者,许多人的病情也都在接受针灸疗法之后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这种作用与同期的药物治疗对比,作用是相似的。这个结果,使德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接纳针灸疗法成为可能。我们十分赞同德国同行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它将为针灸疗法在德国的推广普及、为德国国民更好地享有无毒、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法'在血细胞形态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血细胞形态学的学习兴趣和细胞形态学识别能力。方法:选取本校2013级-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选50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试验组用'渐进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段执行,不同时段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综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开放、互动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流程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过程考核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试验报告两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项过程考核成绩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对细胞形态学的理解、学习成就感等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学学习兴趣,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居群款冬花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性状观察、统计、分析,为款冬花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对16个款冬花居群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居群款冬花的形态性状均有一定差异,其中单株蕾鲜重、单株花蕾数变异较大,采收期绿叶数、每粒蕾重变异较小;相关分析表明除蕾色外,株高、叶长、叶宽、绿叶数、单株蕾数、每粒蕾鲜重均与单株蕾鲜重(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花蕾数相关性最高,各性状间亦具有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6份款冬花种质资源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类。结论:款冬花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分化,在筛选高产种质时可优先考虑单株花蕾数指标。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灸生成物对SD大鼠肺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物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每天在相应浓度艾灸生成物中暴露4小时,每周5天,持续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经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刺激后,在空气中自然暴露21天作为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艾灸生成物干预,常规饲养2个月。肉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的病理形态,比较各组大鼠肺脏器系数。结果肉眼下,除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分别有1只大鼠肺部表面可见小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外,余各组别大鼠肺部均未见异常。光镜下,低、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部分大鼠支气管及肺泡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侵润,肺泡隔增厚,其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较为明显。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大鼠支气管及肺泡炎性细胞侵润现象与肺泡隔增厚现象较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大鼠明显减少。各组别大鼠肺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与艾灸生成物的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具有可逆性。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深入了解和新型药物的开发,许多新型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采用能在直肠或结肠末端置放的美沙拉秦栓剂,对维持及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取得良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与修复方案联合治疗先天牙体形态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错伴牙列缺损患者分为研究1组(口腔正畸与修复方案)与研究2组(修复方案)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所收治,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总有效率上,研究1组为98.00%,研究2组为8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治疗前各项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1组患者蝶安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A),蝶安中心、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上切牙前颅平面角(U1-SN)以及下切牙下颌面角(L1-MP)指标均优于研究2组,研究1组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离差及上中切牙斜角差均优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应用到先天牙体形态异常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能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恢复效果,对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牙齿、面部外貌美观度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