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尿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验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内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ALB、IgG及β2MG水平检验。比较两组mALB、IgG及β2MG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观察组mALB、IgG及β2M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mALB、IgG及β2MG水平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mALB、IgG及β2MG在老年糖尿病中呈高表达水平,且随着病情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对其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及检出率。结果:B组患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实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验可提高患者疾病诊出率,有利于患者疾病诊疗,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在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8例,设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8例,设为对照组,清晨取受检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尿检。受检者均行免疫球蛋白A1b、β2 mG、IgG检测,观察患者检验值。结果:组间A1b、β2 mG、IgG对比,P=0.000。阳性诊断率对比,P=0.000。A1b、β2 mG、IgG指标虽病程增加而改变,P=0.000。结论:尿A1b、IgG、β 2 mG可精准呈现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症状态,具较高操作性,且疗效显著,可将及时有效依据提供给后续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段内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检验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病人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均小于2至3年内病人(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检测中,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指标情况,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2005年首次被报道, 2007年美国学者确认是由抗 NMDA受体抗体介导,因而得名。常发生于海马回、扣带回、额叶等边缘系统,并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以神经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抗 NMDA受体抗体,可确诊本病。且与卵巢畸胎瘤有良好的相关性。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为更好的了解该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展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例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2例,于PCI术后静脉输注替罗非班36h,而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100例,PCI后直接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术后ACS患者的临床预后(30d因血栓事件出现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影死亡)。结果两组术后30d死亡/心梗相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联合静脉应用具有多重防治作用的抗血小板药GPⅡb/Ⅲa对保障PCI术后长期疗效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运用到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抽取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的100例健康体检者,当作参照组;两组均接受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查,观察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①试验组、参照组尿蛋白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进行比较,前者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②试验组尿蛋白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参照组进行对比均有统计学的差异,
简介:摘要: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少心脏氧耗,改善心脏功能。治疗策略的优化,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给药方式改进,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对提高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临床效果分析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轻心脏重塑,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管存在个体差异和合并症等影响因素,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对于确保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展望未来,新型β受体阻滞剂的开发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的检查结果对于确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健康的体检者各180例,分为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收集尿液,分别做尿蛋白检测试验和尿微量蛋白测试。结果糖尿病组病人尿液检出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58.9%,尿微量蛋白的阳性率明显比尿蛋白高(P<0.01)。同时,尿蛋白阳性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四项指标(mAlb、α1-MG、β2-MG和IgG)也分别高于尿蛋白阴性组患者,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比尿蛋白检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的肾脏损失情况,且根据尿微量蛋白的含量可以看出,若患者尿蛋白呈现阳性结果,其尿微量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尿蛋白阴性组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因此,尿微量蛋白在提前确诊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降蛋白综合治疗方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10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且血肌酐<265umol/L患者均分四组每组26例。其中使用氯沙坦治疗设为L组,使用贝那普利+前列地尔设为BQ组,使用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为SQ组,使用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为LS组。分析上述四组治疗前、治疗后30d尿蛋白(AIb)、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水平,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后AI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LS组、SQ组、BQ组、L组,其中BQ组与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下降由多至少依次为LS组、L组、SQ组、BQ组,同种炎性指标各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分别为L组3.85%,BQ组23.08%,SQ组15.38%,LS组3.85%,BQ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与L组、L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治疗上,四种治疗方案均取得临床疗效,其中疗效最优为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但因雷公藤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肝脏功能较差患者可考虑来氯沙坦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因对血管存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极易出现静脉炎,因此贝那普利+前列地尔与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在治疗时,应注意控制滴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应用尿蛋白(urinary albumin,UP)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选取2020年1-12月间在本院治疗的4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以及同期到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B组)为研究对象,为纳入受检者均实施UP与MAU检验,并对比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经检测,A组患者UP与MAU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且其UP与MAU阳性检出率也显著高于A组;同时,采取UP+MAU联合检测的糖尿病肾病概率显著高于UP与MAU单一检测。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予以UP、MAU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区分,且采取二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检验中采用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联合价值。方法:于2019年2月~2021年4月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检验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80名肾功能正常者检验数据进行对照,对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阳性筛查结果。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检验中尿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并且统计学差异值较大(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检验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并且统计学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正常者有显著差异,可以将其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AR)对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ROC曲线确定临界值,分为高CAR和低CAR组,分别为84、36例,对比两组生存期差异,以及CAR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OC曲线确定CAR临界值为0.072,分为低CAR组(<0.072)36例和高CAR组(≥0.072)84例。全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71.25%,3年生存率为30.56%,5年生存率为19.01%;低CA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84.25%、50.08%、35.64%,高CAR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58.24%、21.03%、10.37%,高CAR组患者指标水平显著低于低CAR组(P=0.001)。CAR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处方剂量等无关(P>0.05);与T分期、临床分期、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有关(P<0.05)。结论:CAR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放疗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能够最为预测生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