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检查技术的升级,我国骨科临床对于小腿间静脉血栓(CMVT)的认识不断提高,开始借助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造影等多种手段进行临床诊断工作;也利用抗凝、下静脉滤器对CMVT展开积极的诊疗,但均存在弊端。因此,通过本次综述,进一步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以期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骨科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 标签: 骨科患者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预防护理在宫颈癌合并小腿间静脉血栓中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n=76例,随机分甲、乙组,各38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分析组间护理结局。结果:乙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宫颈癌合并小腿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宫颈癌 小腿肌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踝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的治疗中,应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措施。方法:于2019年7月20日,对我院收治的1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孤立性小腿间静脉血栓开展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抗凝、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趋向于正常且机体状况较为稳定,患者情绪状况有较好的稳定情况,治疗开展中没有出血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肝肾功能均无出现异常情况。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孤立性小腿间静脉血栓开展有效的治疗干预,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稳定性,预防病情状况的加重,改善其身心状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手术入路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外侧入路一次性手术切除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0例,脊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14例患者获得随访1~5年,无复发;恢复工作或劳动12例,生活自理2例,无颈椎不稳或鹅颈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外侧入路能够一次性切除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且能较好地保护脊髓及椎动脉,不影响脊柱稳定性。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椎管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选用平卧位前外侧、侧卧位外侧入路时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采取平卧位前外侧入路34例(A组)、侧卧位外侧入路34例(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Harris评分、术后脱位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2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卧位前外侧入路与侧卧位外侧入路比较,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好等优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锁乳突间隙入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9月80例医院收治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颈白线入路;观察组则采取胸锁乳突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手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锁乳突间隙入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颈白线入路,能够降低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后路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腰椎骨折患者,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实施后路脊柱间入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VAS评分、腰背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低,卧床时间更短,P<0.05。结论:脊柱后路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因此,可推广脊柱后路间隙入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

  • 标签: 脊柱后路肌间隙入路 钉棒系统固定 腰椎骨折 腰背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三踝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折治疗,观察组予以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张力增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张力增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应用针灸推拿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针灸推拿法,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普及。

  • 标签: 针灸推拿 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 脑卒中患者实施 电触发电刺激治疗的价值。 方法: 遵 从治疗措施 差异分组,择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 内 56 例 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 27 例, 常规康复训练 )和观察组( 29 例, 联合 电触发电刺激治疗 ) ;观察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运动功能、 改良 Barthel 指数改善情况。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 运动功能、 改良 Barthel 指数 指标分值较高,与对照组相较, P < 0.05 。 结论: 对 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 治疗 ,建议以 常规康复训练 为基准,而后联合 电触发电刺激开展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 运动功能, 降低肢体功能 障碍的同时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肌电触发电刺激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偏瘫患者早期重视并开展肩周群训练对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偏瘫68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治疗及护理措施。实验组在采用传统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早期重视偏瘫侧肩周群训练。对比肩痛发生率与严重程度。                                                                                                         

  • 标签: 偏瘫 肩周肌群训练 早期重视 肩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8例,行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标签: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骨愈合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双侧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伴严重脊柱凸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口的护理、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和口腔护理,经积极的治疗与对症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间隙感染 脊柱后凸 老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总结工作经验。方法小腿后部皮瓣移位术加局部置管抗生素液冲洗治疗小腿前侧软组织及骨缺损合并骨折端外露伴感染。结果11例皮瓣血液循环均良好,全部成活。组织缺损和骨外露部位都完全覆盖,伤口一期愈合。经?5个月-3.5年临床随访,骨折愈合顺利,无骨不连接,所有骨折半年内愈合,骨髓炎均痊愈。术后未发生创伤部位深部感染,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逆行筋膜蒂的皮瓣移植手术简便、易行、可靠,危险性及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移位术? ?抗生素?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促进骨折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