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选择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结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者(2021.2-2022-12)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是100例。两组均是选择跟腱切口下的逐层梳理缝合法方式,对照组选择传统弧形切口,研究组则是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比较各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切口皮缘发黑率、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率、切口皮缘完全坏死率、跟腱外露二次手术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腱后正中纵行W形切口联合逐层梳理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下腹部正中小切口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1.1-2021.12期间选择(102)例因腹股沟疝就诊于我科室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将病人归纳为2个小组,每组所纳入例数为(51)例。按照治疗方案分别命名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下腹部正中小切口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总结、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与研究组1.96%相比较高,经对照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引流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多侧孔引流,实验组行负压封闭引流,对比切口愈合情况及经济指标。结果:实验组切口愈合率(X2=8.5241,P=0.0000)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t=8.5412,P=0.0000)、总住院时间(t=14.2521,P=0.0000)、因切口住院费用(t=22.5241,P=0.0000)等经济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促进患者切口的快速愈合,减少患者的治疗经济费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会阴侧切术,观察组行会阴正中切开术,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体重及产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I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裂开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天数为2d,显著少于对照组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不是选择会阴正中切开术及会阴侧切术的关键因素,会阴正中切开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行Smart全激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患者在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我院在2019.2-2021.2期间收治的前往我院接受Smart全激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共计100例,采取随机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筛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在普通组患者护理上,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护理方案,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上,采取的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就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方案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在进行具体评价的过程中,对患者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患者的视觉质量以及夜视力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结果 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前,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不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相应的评价指标比对上,存在P>0.05。通过为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方案,观察组相较于普通组患者而言,在心理状况的改善、视觉质量评分以及夜视力满意度表现等方面均有较为出色的结果,两组患者比对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正中位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头正中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患儿临床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实施头正中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病历摘要: XX 女 60岁 因“心前区疼痛5年,加重14小时”入院. 该患缘于5年前劳累时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为手掌大小,向后背部放散,持续不缓解,为剧痛,同时伴大汗,在上级医院确诊心肌梗塞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并给予心脏支架植入2枚,好转出院。5年来心前区疼痛偶发作,间断用药。14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范围为手掌大小,向后背放散,持续不缓解,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缓解不理想,为明确诊治而入我院,经急诊给予罂粟碱静点后以“冠心病”而收入我科。病程中存在活动时心悸、气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饮食睡眠欠佳,二便如常。 既往糖尿病病史14年,现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80/?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4.入院时查体:体温:36.5℃ 脉搏:6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150/70mmHg,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扩大,心率66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 电轴左偏 陈旧下壁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BNP;1381.00pg/ml肌钙蛋白;2.65ng/ml 肌酸激酶同工酶:11.6ng/ml 糖化血红蛋白:8.6% 随机血糖:19.2mmol/L 甘油三酯:5.76mmol/L 脂蛋白:650.1mmol/L 总胆固醇;6.42mmol/L 心彩示:左房增大 左室肥厚 左室壁运动欠协调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主动脉弹性减低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入院后因右侧桡动脉搏动消失,给予经右侧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植入支架1枚,患者自述术中右上臂肿胀,疼痛,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入病房,已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处无渗血, 桡动脉搏动消失,尺动脉搏动较好,各手指活动尚可,指腹弹性较好,各手指末梢血运较好,毛细血管反应正常。右手指有麻木感。10余分钟右下臂皮肤出现散在皮下出血点,右上臂肿胀明显,颜色发暗,暂给予调整弹力绷带松紧度,间断松开弹力绷带、右上臂间断冰袋冷敷,右上臂疼痛一直不缓解,后行右上臂血管超声检查考虑假性动脉瘤,术后3天转入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手外科给予手术治疗,右上臂肿胀、疼痛好转,右手麻木、疼痛逐渐加重,出现右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出院后右手麻木、疼痛持续存在,夜间为著,再次去到上级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因患者心脏方面原因,不适合再次手术,出院后给予理疗,现右手麻木较前有所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在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促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清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GCS评分,实验组的昏迷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醒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的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中,应用正中神经电刺激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缩短清醒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一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