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来,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被认为是严重影响预后的一种类型。针对急性心衰已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包括经典的心衰药物和新药,如左西孟旦、奈西利肽、Rolofylline(一种腺苷A1受体拮抗剂)、替唑生坦及omecamtivme.carbil(激动肌球蛋白直接激动剂)等,但目前都表明无效。只有新近的松弛素一2带来了一线曙光,松弛素一2可在妊娠期调节循环和肾脏灌注。重组人松弛素一2可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呼吸困难)和第三终点事件(180天时死亡发生率)。本研究获得成功可能与排除了低血压患者有关。目前正在针对低血压患者及其他人群进行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死亡。
简介:2008年,冉果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工作,在急诊科这个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场所,他以生命至上、尊重患者的实际行动,赢来了患者、家属及同事的肯定。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除了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外,必须不怕脏、不怕累,任劳任怨。一次冉果接到紧急出诊任务:到一个城中村出诊接一位60多岁脑出血的男性患者。当他们到了现场顿时犯了难,虽然搬运患者对于出诊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但这是一栋老旧的城中村居民自建楼,别说电梯,连楼梯都又陡又窄而且光线很暗,窄得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担架在这种条件下无法发挥作用,但是患者病情危重,已经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并不时呕吐,患者儿子又不在家,老伴急得直抹眼泪。患者的病情容不得耽误了,这是在和死神赛跑,时间就是生命!配合医生做好必要的处置后,顾不上处理身上患者的呕吐物,没有犹豫,冉果在出诊医生的协助下背着近70公斤的患者走下4楼。
简介:医患关系始终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都大有可为。笔者从完善临床一线服务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公立医院临床一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例,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包括推行便民惠民举措、充实一线值班力量、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完善医院总值班制度、建立医院服务的无缝对接。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密隔离病区建制中对病房和医务人员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快速组建隔离病区提供建议。方法:本研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进入严密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64人,进行三轮HAMD评估,通过医务人员心理状态评估隔离病房组建过程中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三轮HAMD评估总分均数分别为19.77分、6.06分、12.25分,第一轮评估中焦虑心境(2.42分)、紧张(2.28分)、害怕(2.34分)、失眠(1.66分)是;第三轮评估中失眠(1.70分)、认知功能(2.08分)、躯体性焦虑(2.14分)是医务人员焦虑状态中评分较高的项目。结论:隔离病区成立前,通过“以老带新”模式进入隔离病区,可明显消除医务人员的紧张害怕。但持续在隔离病房工作1个月后医务人员体力消耗严重,严重影响医务心理、生理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密隔离病区建制中对病房和医务人员管理遇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快速组建隔离病区提供建议。方法:本研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进入严密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64人,进行三轮HAMD评估,通过医务人员心理状态评估隔离病房组建过程中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三轮HAMD评估总分均数分别为19.77分、6.06分、12.25分,第一轮评估中焦虑心境(2.42分)、紧张(2.28分)、害怕(2.34分)、失眠(1.66分)是;第三轮评估中失眠(1.70分)、认知功能(2.08分)、躯体性焦虑(2.14分)是医务人员焦虑状态中评分较高的项目。结论:隔离病区成立前,通过“以老带新”模式进入隔离病区,可明显消除医务人员的紧张害怕。但持续在隔离病房工作1个月后医务人员体力消耗严重,严重影响医务心理、生理健康。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缓解压力方式及身体感受。方法: 选择 2020 年 1-2 月在珠海市中大五院新冠疫情一线 81 名护士作为 调查 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了解调查对象 在新冠病区 工作时的压力和 身心感受。为重大疫情下如何缓解护士身心不适提供依据和制定可供参考信息的措施 。结果: 在新冠肺炎一线工作护士工作压力来源排在首位的是担心被传染(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心理特点。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 147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与常模比较,突出心理特点,并找出干预心理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一线人员的SCL-90因子评分在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睡眠及饮食四个因子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5)。管理人员在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而在恐怖因子分则高于国内常模(P<0.05)。更进一步比较发现,管理人员在强迫、恐怖、睡眠及饮食三个因子分均高于一线人员(P<0.05)。结论NCP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总体上无明显反应。但管理人员比一线人员在心理变化上可能更易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