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依倍(“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成都地奥集团生产)能够有效的治疗肾性贫血,本文探讨部分尿毒症维持性血透(MHD)患者使用依倍疗效差的原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关系。方法42例MHD患者男32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9.5±8.54岁,平均透析时间35.81±28.5(12~96)个月。笔者将42例MHD患者按血红蛋白高低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在均注射依倍治疗肾性贫血的前提下。一组(治疗组)Hb≥70g/L,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洛丁新口服降压,另一组(对照组)Fib〈70g/L。不用ACEI,选用心痛定、特拉唑嗪降压。42例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均选用依倍4000^U,2次/周,透析当日皮下注射.观察时间3个月。同时常规服用速力菲片、碳酸氢钠片、碳酸钙、骨化三醇、菜酸、维生素B12。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HB4.61±16.98g/L,HCT17.17±2.24;对照组在治疗前HB4.68±16.29g/L,HCT17.45±3.67。治疗组在治瘵后阳72.71±15.21g/L,HCT20.17±3.47;对照组在治疗后HB85.42±14.52g/L,HCT25.97±2.63。两组数据显示对照组在治疗后HB和HC了较治疗组在治疗后明19s增高,两组数据经t检验P〈0.05有显着差异。结论本资料显示.依倍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与ACEI应用有关,与文献报道一致。其影响程度是否与患者残留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有一定的关系。尤其大剂量使用ACEI时,影响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DNA异倍体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CM分析65例大肠癌新鲜标本的DNA倍体含量,比较DNA异倍体在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及Dukes分期、肿瘤的解剖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65例标本中,二倍体20例,占30.8%,异倍体45例,占69.2%。DNA异倍体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Dukes各期大肠癌患者DNA倍体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高分化癌与低-未分化癌DNA倍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端大肠癌异倍体数目明显多于近端大肠癌,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异倍体更为多见(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DNA异倍体分析有助于阐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大肠癌细胞DNA异倍体能提示大肠癌的恶性程度的高低及高转移率,对大肠癌的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许多教科书中使用“倍”时概念混乱甚至发生原则错误,一代又一代地贻误学生,原因在于理论界、学术界导向存在问题,有必要从根本上澄清问题。“扩大若干倍”要慎用,“缩小若干倍”应摒除。
简介:摘要通过了解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可逆转病毒性心肌炎左室扩大,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NA倍体和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因素(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癌栓)的相关性,并探讨P53与DNA倍体的相关性,从而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XX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间乳腺肿瘤患者112例,采用细胞DNA自动检测分析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分析DNA倍体和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以及DNA倍体与P53的关系。结果良性肿瘤、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三组的DNA异倍体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23,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级有关(χ2=28.439,P<0.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中DNA含量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细胞(t=2.18,P=0.033)采用spearman’s秩相关进一步分析P53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53蛋白(r=0.753,P<0.01)表达与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中DNA倍体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提示细胞DNA定量对肿瘤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DNA含量与组织分级和分子分型有关,组织分级越高,DNA含量越高,提示肿瘤的恶性度越高。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分级、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DNA含量越高和P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有无癌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