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方案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病患共 60例,收治于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0月。采用随机量表进行分组。对照组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与护理服务。研究组则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总结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具备明显优势,数据优势突出, P< 0.05;研究组对于护理的评价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具备明显优势,数据优势突出, P< 0.05。 结论:延续护理方案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具备显著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预后效果,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动脉栓塞术对产后出血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的评价。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所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本研究选择其中的50例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对照组产妇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产妇在治疗的过程中为产妇选择采用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评价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本研究两组产妇产后止血的有效率进行评价,两组产妇的产后止血均达到满意的效果,产后止血率为100%,对于两组产妇在治疗以后的产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等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有差异性,而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产后出血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产妇选择采用动脉拴塞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缩短产后止血的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临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质量以及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过滤前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对处理后的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率、血小板滤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进行测定。结果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进行滤除白细胞处理,不影响血液红细胞的含量,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滤除率处于高水平,保证了血液制品的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输血产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硝普钠及多巴胺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重症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3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滴,10-15滴/分,1/日,多巴胺公斤体重×3加入0.9%氯化钠50ml,4-6ml/h泵入,1次/日,硝普钠50mg加入0.9%氯化钠50ml,3-6ml/h泵入,1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0天。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EDD)。并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29/32),对照组有效率67.8%,(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左卡尼汀联合硝普钠及多巴胺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通过相应的有效护理后,为孕妇生产的安全性和痛苦的降低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80例作为本研究的的实验组,选择在相同时间段来我院生产的健康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难产发生率。将胎膜早破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进行优质的产妇护理,一组进行常规的产妇护理,在产妇生产结束后记录两种不同方式护理下的难产率,记录护理方式并加以分析。比较护理效果以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自然生产率为56.25%(45/80),对照组的自然生产率为85.00%(68/80),不良反应率实验组22.50(18/80)高于对照组7.50%(6/80)。优质护理下的产妇,并发症为 5.00%(2/4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0.00%(4/40),满意度92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4分。结论:对于产妇的健康生产,胎膜早破明显地会增加产妇生产的危险,对于胎膜早破的产妇在进行护理方式选择上,通过研究数据可知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护理可以降低产妇生产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增强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上来看都是值得在产妇护理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高原牧民对肝包虫疾病的认知情况和行为方式,探讨健康教育在高原牧民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研究对象自愿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600名高原牧民进行调查了解,共收回有效问卷1577份;将所有牧民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年组,并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在疾病认知和应对疾病的行为方式方面均较中年组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行为方式均偏低,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进行健康教育来指导其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疾病。结论高原牧民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而导致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较低的文化素质,在认知和行为方式改变方面还需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