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的选用和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的选用和疗效评价

丁忠学

丁忠学(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150912)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153-02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的选择和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疾病的不同表现,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基本痊愈。结论对于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药物治疗

炎症性肠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发生于结肠的一种弥漫性、连续性、表浅性、且局限于粘膜层的炎症,常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克罗恩病是指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跨膜性炎症,常见于回肠和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以腹痛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并有很多肠外表现如发热、营养障碍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具有共同的地域及流行病学特征,有慢性、自发性、间歇发作的病程,且有5%~10%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难以区分,这些重叠特征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0例炎症性肠病中溃疡性结肠炎(UC)85例,克罗恩病(CD)25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炎症性肠〖CM(81.5mm〗病诊断治疗规范标准。男62例,女48例。年龄13~85岁,平均37.9岁。经过治疗基本痊愈出院,现汇报如下。

1.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贫血;病情严重则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亦是小儿UC最早期临床表现。可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关节痛、虹膜睫状体炎、肝大等。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2药物治疗

对于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的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有一定的差异。分别介绍如下:

2.1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2.1.1急性期的治疗:轻型患者可先用SASP4~6g/d或5-ASA制剂2~4g/d,分3~4次口服,对直、乙状结肠炎者可用栓剂,或以相同剂量保留灌肠。如以上治疗无效,可改用皮质激素保留灌肠,剂量为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每晚一次,15d为1个疗程,间隔15d再灌肠1个疗程,坚持半年到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如灌肠效果欠佳,则用泼尼松口服,30~40mg/d。中型患者一般都需口服泼尼松40mg/d,用药2~3周起效,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减量或停用激素后加用SASP或5-ASA制剂进行维持治疗。重型患者的治疗更应注意综合治疗,药物方面开始应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氢化可的松300mg/d,静脉滴注,或泼尼松60mg/d,分3次口服。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静脉用激素者,2周后改用口服。待症状控制后激素逐渐减量,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引起反跳。激素减量后加用水杨酸制剂维持。

总之,一个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用SASP和5-ASA治疗,一般选用SASP,如有磺胺过敏或SASP有毒副作用则选用5-ASA;位于左伴结肠患者,多用些灌肠治疗;重症患者除积极支持疗法外,常用激素治疗。

(2)缓解期的维持治疗:缓解期的患者应以SASP或5-ASA制剂维持治疗为主,维持剂量减半,维持时间为半年到1年。长期服用5-ASA制剂维持治疗可减低复发率约20%~35%。

2.2.克罗恩病的治疗

2.2.1活动期的治疗:轻、中度活动者凡是病变累及回肠、回盲部或结肠者可以用SASP4~6g/d或5-ASA制剂2~4g/d,分次服用。对SASP无效者也可予甲硝唑0.2~0.3g,3/d作为更替,约半数患者可获得缓解。因甲硝唑常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现多用环丙沙量取代甲硝唑。SASP对小肠克罗恩病效果往往欠佳,且需要较大剂量。胃、十二指肠病变者多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中、重度者应采用泼尼松30~60mg/d直到缓解,体重在4周内应能增加。伴有感染和脓肿者宜予抗生素。皮质激素在克罗恩病中的疗效优于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至少在治疗2周后开始减量,减量为开始时每7~10d减2.5~5mg,每日20mg,以后减量要缓慢,减到一定量要用一段时间的维持量,维持剂量的大小和用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因人而异,通常为10mg/d。在减量过程中一旦复发,皮质激素的用量应迅速增加,泼尼松应加到20~30mg/d以上。急性期无须加用SASP或5-ASA制剂。约半数病人会产生激素依赖或耐药。病变广泛而无手术指征者应同时使用硫唑嘌呤或6-MP,以增强对激素的短期效应。重度、暴发性患者则应采用皮质激素静脉滴注,多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30mg/d,2周起效后改用口服泼尼松40mg/d,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

硫唑嘌呤和6-MP对激素依赖的患者可减少激素的用量,服用2~4周起效,更适用于有瘘管的患者,其中以肛瘘、腹壁瘘效果最佳。

2.2.2维持治疗:非活动期维持治疗单用泼尼松和SASP往往无效,可联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免疫抑制剂。现在主张用5-ASA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维持剂量减半,而SASP维持剂量与治疗剂量相近,且疗效不稳定。

3讨论

由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与很多肠道感染性疾病相似,因而认为本病可能和感染有关,如副结核杆菌、麻疹病毒、衣原体、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等。

回肠末端及结肠的细菌产物慢性刺激粘膜免疫系统,并使粘膜细胞破损,增加了粘膜的通透性。由于粘膜屏障缺陷、细胞因子的破坏和上皮细胞的丢失,从而使内毒素容易吸收。免疫调节异常即炎性递质和抗炎性递质失衡。

以下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高糖饮食、人造奶油、长期口服泻药等,为诱因或参与致病的因素。大脑皮质活动障碍使肠道运动功能亢进,肠血管平滑肌痉挛,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结肠粘膜炎症、糜烂和溃疡。

参考文献

[1]韩立坤,姜已忠,王哲.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凝血酶原片段F1+2及D-二聚体检测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413-1414.

[2]王玉双,陈健.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257-258.

[3]王晓春,杨根妹,彭雪莲等.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15(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