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研究目的对循环内科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借助不同封管液对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给循环内科病人采用合适的封管液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把175名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划分为三组,即甲组、乙组与丙组。对甲组病人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对乙组病人使用50U/ml的肝素液封管,而对丙组病人使用75U/m的肝素液封管,对这三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在三天中、第四天再通障碍率及五天主动拨针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甲组、乙组与丙组病人的再通障碍率与满五天主动拔针率进行对比之后,其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天中再通障碍率相比时,甲组>乙组>丙组,而第四天再通障碍率及五天主动拔针率相比时,丙组>乙组>甲组。而且,丙组病人三天中再通障碍率比甲组与乙组病人低很多,满五天主动拔针率比甲组与乙组病人高很多。在甲乙丙三组病人当中都有2名病人出现静脉炎,主要出现于第四天中,并伴有再通障碍,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将其纳进第四天再通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PICC封管手法及采用尿激酶封管在化疗间歇期中的运用。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1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稀释液(0.5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u)缓慢推注PICC导管进行封管,使尿激酶稀释液在整个化疗间歇期(不需输液)保留在PICC管腔,防止管腔堵塞,从而使患者在整个化疗间歇期内不再常规冲管且能保持导管的通畅。结果采用新手法对15例33次PICC导管运用尿激酶封管显示,尿激酶封管能维持PICC管通畅长达22d,平均15d,通畅率达93.9%,无感染无出血发生,患者封管前后检测外周血出凝血(DIC)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采用新手法运用尿激酶封管能维持PICC导管通畅,经检测对患者出凝血系统无影响,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的封管效果,以选择出适宜的封管液。方法将研究对象60例按使用封管液的种类进行分组,分成A、B、C、D四组,每组15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及100U/ml、125U/ml和150U/ml浓度肝素液5ml封管,每组对象接受一次同一浓度的封管实验,观察封管后的堵管、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结果生理盐水组、肝素液100U/ml组、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封管后堵管率、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及肝素液100U/ml组堵管率、静脉炎、液体外渗明显高于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P<0.01)。结论肝素液125U/ml5ml为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适宜的封管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液对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封管效果的影响,以选择出最适宜的封管液。方法将研究对象80例按使用封管液的种类进行分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生理盐水(A组)、肝素液100U/ml(B组)、肝素液125U/ml(C组)及肝素液150U/ml(D组)进行封管,每组对象接受一次同一浓度的封管实验,观察封管后的堵管、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结果生理盐水组、肝素液100U/ml组、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封管后堵管率、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留置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及肝素液100U/ml组堵管率、静脉炎、液体外渗明显高于肝素液125U/ml组及肝素液150U/ml组(P<0.01)。结论肝素液125U/ml5ml为肾病高粘血症患者静脉留置针最适宜的封管液。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结合平阳霉素局封与单纯平阳霉素局封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ALA-PDT结合平阳霉素局封与单纯运用平阳霉素局封治疗尖锐湿疣各27例。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痊愈率为100%(27/27),复发率为7.4%(2/27);单纯平阳霉素局封组痊愈率为100%(27/27),复发率为55.5%(15/27)。结论ALA-PDT结合平阳霉素局封治疗尖锐湿疣在复发性和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平阳霉素局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评判标准,随机选择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的区别,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并分析原因。结果肿瘤内科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PSQI分数相较对照组高,而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影响90例肿瘤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环境因素有15例,生理病理因素20例,社会心理因素55例。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可以通过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症状护理等,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