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房管理中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药房管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涉及120例患者。其中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药房管理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将其视为参照组(n=60)。2020年12月至研究结束我院药物管理采用质量规范化管理方法,视为研究组(n=60)。对两组管理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对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后得知,两组临床效果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药品报损率、患者投诉及药品账目合格率分别为3.35 %(2/60)、10.0%(6/60)、78.33(46/60),药品报损率0.0%(0/60)、患者投诉率0.0%(0/60)、药品账目合格率98.33%(59/60)均为研究组护理管理后的记录结果,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组的优势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质量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使药品应用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可在今后管理中扩宽推广和应用范围。
简介:目的研究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失代偿期组和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x±s)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无相关性(P>O.05),与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O.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O.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即HBsAg滴度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考虑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测定诊断试验的准确性,为政府确定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主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EBMREVIEW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文献,采用QUADAS开展文献质量评价,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拟合ROC曲线。结果:共纳入28篇研究文献,共5243例患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参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2,0.9822)、(0、94,0.77,0.9715)、(0.90,0.94,0.9652);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为对照,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6,0.9890)、(0.91,0.99,0.9918)。结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准确性均较高,其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微粒子酶免分析法相对较优,建议政府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