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或强调物质文化本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或强调物质文化背后“语法规则”,或强调物质文化传承……各有自己学科追求和研究旨趣,各自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发展出了以马塞尔·莫斯为代表“总体呈现”理论,民俗学发展出了以迈克尔·欧文·琼斯为代表“物质行为”理论。前者强调物社会性,后者强调物文化性、传承性和对人关注。“物质关系”借鉴理论优长,视物为人类实践中心环节,并将其置于由自然生态、物、人、社会所构成有机系统中讨论,以此展开人和文化整体研究。而“物质文化结构”则是在“物质关系”理念下,提出作为物或物学研究之基础一——物质文化民族(俗)志考察和撰写基本框架。

  • 标签: 物质文化 物质行为 物质关系 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 物学
  • 简介:<正>天妃,是闽、台地民众曾共同信仰海上护佑女神。至今对其崇祀习俗仍在流传。到目前为止,对天妃海神信仰和崇拜还继续流行于我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地区民间及日本冲绳、美国檀香山和东南亚各国华裔人民中间。而其中尤以闽、台地为最盛。本文专论闽、台地天妃海神崇拜历史情况以及由此所反映出,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以来闽、台文化一体性一个侧面。

  • 标签: 台湾海峡 海神崇拜 台湾地区 妈祖 沿海地区 福建沿海
  • 简介:很激动,这个六卷本《中国民俗史》出版,怀念我们敬爱钟敬文老师。钟先生给我们博士生上课就是“中国民俗史”,还有一门课是“中国民俗学史”。这一本书其实是灌输了钟先生关于如何书写中国民俗史一些理念和立场。

  • 标签: 民俗史 中国民俗 写作 历史 人格魅力 先生
  • 简介:本文主要从中心——周边系统相互关系角度探讨了晋南地区个商城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跨地域控制和运输重要自然资源问题,并认为聚落形态变化尤其是城兴衰,应从政治、经济系统角度考察。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阶段,政治中心从周边地区掠取重要自然资源战略改变,往往会影响人口移动和城市兴衰。

  • 标签: 夏商时期 晋南地区 自然资源
  • 简介:米芾父子写在苏州块碑朱薇君米芾(元章)及其子友仁(元晖),是宋代著名书画家,有“大米”、“小米”之称。书艺尤高,前人曾有“宋之有元章、元晖,犹晋之有羲之、献之”说法,可见他们在书坛地位和影响。米氏父子墨迹见于刻石者甚多,苏州各园林碑廊中多有...

  • 标签: 朱长文 米芾 米友仁 大成殿 书法艺术 苏州碑刻
  • 简介:民俗学者大多认为,石敢当信仰源于古代泰山灵石崇拜.但泰山地区现存古迹文物中,却极少有反映石敢当信仰内容.近年笔者在泰山周边作考察时,新发现了处关于石敢当信仰文物遗存,可为研究这一民俗现象提供新史证.

  • 标签: 信仰处 处文物 敢当信仰
  • 简介:宋时期衍生出大量有关钱镠传说并逐渐形成一个传说群,记载于各类文献之中,其传说内容涉及钱镠生平、创业、为官、暴虐等方面。北宋是钱镠传说发展时期。北宋前期出现大多是有关钱镠巫鬼异象传说,北宋后期钱镠传说开始趋向民俗化。南宋则是钱镠传说体系成熟时期,此时钱镠传说体系完整,出现了有关钱镠传说群,其传说内容、形式进一步趋于世俗化、传奇化,与民众生活越发贴近,同时一个以杭州为中心传说圈逐渐形成。文献记载中钱镠传说呈双线发展,钱镠传说产生和流变与相关历史事实、现实社会状况、民众心理有重要关系。

  • 标签: 两宋时期 钱镠传说 流变
  • 简介:<正>解放前,每年如果遇到特大天旱时,山东金乡县广大农村都有祈雨风俗,大体上有种方法:一、寡妇扫坑:每年春天,如果久不下雨,坑河干涸,土地龟裂,麦苗卷叶,大秋作物种不上时,就要进行祈雨。首先得找一个无儿无女死了丈夫寡妇,进行哭泣,求天下雨。再找一个满脸麻子的人(男女皆可,但必须是麻脸)头顶酱缸(即泡黑酱用

  • 标签: 祈雨 两种方法 大秋作物 寡妇 金乡县 麻脸
  • 简介:墓志作为重要随葬品,在晋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考古类型学对这一时期墓志形制分析表明,墓志来源于墓碑,但到东晋逐渐脱离了墓碑影响,形成自己样式。而文献讨论进一步描绘出形制背后礼制内涵,可知墓志是在西晋开创,产生时便具备等级性,而东晋时期由于墓碑复兴,导致墓志地位下降,作为普通随葬品走上了独自发展道路,这也是形制变化原因。

  • 标签: 墓志 两晋 形制 等级性 变迁
  • 简介:中国古代,早期床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专而泛过程。在殷墟卜辞和西周文献中,床专指卧具,东周时期床分化为坐具和卧具,汉代又附加了榻之类坐与半卧功能。唐宋以来,很多与坐卧无关床形器物,也被叫做床。考古所见早期床形制,也反映了这一过程。同时,古代在使用床过程中形成了相应文化和礼俗。

  • 标签: 先秦两汉 早期床 形制 礼俗
  • 简介:<正>广出土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广出土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罗定南门垌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 标签: 两广 青铜容器 罗定 百越文化 恭城 中原地区
  • 简介:<正>墓志一:1982年10月在扬州市城东公社沙口大队东庄生产队一条宽1米沟内出土.墓志埋深1.5米,出土时志盖相合侧立.从埋藏情况看,应为残墓.墓志盖44厘米见方,厚5厘米,志身41厘米见方,厚8.5厘米.盖篆刻“唐故汝南周府君墓志”三列.铭文楷书,23行,543字.时代为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9年).(见图和附录)墓志二:1984年12月发现于扬州三元桥三元新村玻璃厂宿舍基建工地一座唐残砖室墓中.该墓只存东端,正东西向,平面作腰鼓形,残长1.0、宽0.6~0.8、残高0.3米.墓壁平砖砌筑,有铺地砖三,横向平铺,皆用长32.5、宽16.5、厚3.5厘米小青砖铺成.墓内出土茶绿釉瓷碗一件,直壁,平底,施釉不及底,碗内有许多支烧点,制作极其粗糙.墓志盖44.5厘米见方,厚7厘米,中间篆刻“任府君墓志铭”二列.志身44.5厘米见方,厚9厘米,铭文楷书,25行,601字.时代为咸通九年.(见图和附录)

  • 标签: 唐墓志 墓志铭 扬州 楷书 茶绿 烧点
  • 简介:手杖,俗称“拐杖”,古时称为“扶老”。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写道:“策扶老以流憩”。从古至今,手杖既是老年人行动伴侣,又是旅行家出游手足。在我国,手杖制作历史非常悠久。古时因形式、取材不同,分别被人们称为藜杖、鸠杖、龙凤杖、筇杖、拐子杖等。1974年,我国考古专家在广西平乐县一座西汉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鸠杖,它表明我国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手杖。

  • 标签: 诗人陶渊明 归去来辞 筇杖 藜杖 从古至今 平乐县
  • 简介:崧泽时代皖江岸因环境影响,宏观聚落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东、西部,中部很少,微观地形选择也具有一定规律,是以岗地边缘为最主要选址位置。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当地快速形成了以玉、石器为主体文化特质,同时吸纳了邻近地区诸文化因素。这一阶段是皖江流域文化发展第一个高峰,对整个长江下游这一时期文化崧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皖江 崧泽时代 聚落 文化 选址 文化趋向
  • 简介:人类社会中宗教具有多种多样文化功能,社会控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人类学角度论述了宗教在中国乡村社会控制中所起作用。

  • 标签: 宗教 人类学 社会控制
  • 简介:晋制是继周制、汉制之后,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发展演变重要内容,考古学意义上晋制与晋礼制定关系密切,晋礼制定、施行过程反映了汉魏晋社会变迁。洛阳是西晋都城,都城洛阳晋墓中洛阳因素代表墓葬制度内涵应该与西晋制订推行新礼有关,洛阳因素反映墓葬制度即为继汉制之后晋制。东晋时期在都城建康地区逐渐形成建康因素.洛阳因素与建康因素是晋时期墓葬制度主要文化内涵。

  • 标签: 晋制 晋礼 洛阳因素 建康因素 汉晋变迁
  • 简介:从线条特征、拨言内容、字亦风格、钤印色泽诸多内容铲析,现存上海幅《昭君出塞图》一真一假。

  • 标签: 华喦 笔墨 画意
  • 简介:当时,统治广东李济深与桂系领袖李宗仁、黄绍弦关系友好,结成了粤桂联盟。广东每个月给广西35万元财政补助,此外广西还能从广联营鸦片买卖中分到一大笔白花花银子。粤军将领和桂军将领都有好交情,常常在一起喝酒吃肉,结下了深厚感情。但是,哥俩好粤、桂省为什么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次撕破脸皮,刺刀拼刺刀?

  • 标签: 兄弟 财政补助 李宗仁 李济深 广东 广西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一).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一体,后由大坝将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一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