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明太祖朱元璋定下八股取士的制度之后,八股文耗尽了读书人的精力.成为治国强邦,或为升官发财,都埋头攻读四书五经,期望科举考试中能高榜得中.文人著述也以对经书意义的阐发为正途,或者写诗作文相互酬答,只是在笔记小说里偶尔记一下社会风俗,至于记载风俗的专著,尤其是饮食方面的著作则是凤毛麟角.明代中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诩和他的儿子宋公望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明代饮食著作,名为《竹屿山房杂部》,现存三十二卷.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著,种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为宋公望编写.宋氏父子的著述虽然有些门类相同,但是具体内容并不重复.就以养生部的茶制和尊生部的茶部来讲,养生与尊生同为“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之意,又都是专门记载饮茶的小类,但前者讲打水、煮茶、一般花茶的制作,适宜饮茶时吃的果品和茶点;后者则介绍合足味茶、孩儿香茶等特殊茶水的煮制方法.在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的专著竞相
简介: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日本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俗学面临着研究对象消失的危机和如何应对变化进行学科自身调整的迷惑。柳田国男离世后,人们对柳田思想在继承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对于柳田确立的"日常态-非日常态"的分析概念,波平惠美子于1972年首先提出了第三元素的"污秽.晦气"(KEGARE)概念,之后引发了和樱井德太郎之间的"波平.樱井之争"。论文将围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民俗学界出现的这场"日常态-能量枯竭态-非日常态"的学术争论,对该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作出客观全面的梳理,考察其在民俗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所在。
简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看电影"已成为上海市民最受欢迎的"时尚"娱乐方式,与转瞬即逝的电影艺术共生共荣的电影期刊随之承载起记录早期电影面貌的重任,民国影刊中的佼佼者《明星半月刊》作为30年代上海中国电影刊物拥有最多读者之一的电影杂志,以明星公司的多位女性明星担当其封面女郎。研究她们的发型妆容、服饰神态、拍摄环境等多种角度,可以展示早期影刊封面女星对时尚生活的引领,探寻上海都市如何在西方好莱坞电影强势文化中突围,展现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电影刊物的特色栏目"读者信箱"展示了影迷与明星、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解构文字背后的女星形象和电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