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农业专业的国家级博物馆。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内筹建中国农业博物馆。1986年9月13日。中国农业博物馆正式开馆。多年来,中国农业博物馆肩负着宣传农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承担着抢救、保护和收藏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简介:本文以多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材料为依据,对邯郸境内史前时期的农业考古资料做了综合论述,认为早在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即已出现,农业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仰韶时期的农业工具和家庭养殖业都有了改进和发展,龙山时期则进入了原始锄耕农业的鼎盛时期.
简介:2013年12月19日,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欧弗·巴尔-约瑟夫先生,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一场题为《近东地区农业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以黎凡特地区为中心的近东地区农业起源的研究概况,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如何从采集狩猎者变为农人、以及采集狩猎群体如何与农人共存互动。携手迈入新石器时代提供了相当翔实的资料和解释。
简介:自从柴尔德提出“新石器革命”的论断以来,农业起源成为世界考古学战略性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各学科学者运用多种理论从各个角度探讨这一革命性进程,试图回答农业是何时、何地、为何和怎样起源的。西方学者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西方农业起源的研究历程,然后从环境、社会和人类文化、认知力三个方面对西方有关农业起源的理论或假说进行总结和评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研究者对农业起源进行深入的研究。
简介:
简介:国际农业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AgriculturalMuseums,英文缩写为AIMA),我们简称为“国际农业博协”。它是一个专门从事农业博物馆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实行流动制的、非官方性的国际学术组织,它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十四个附属组织之一。
简介:一、地区和文化的划分辽阔的中国大陆,依自然环境可以划分为几个区域。中国文明也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点来划分区域的。由此,秦岭山脉和淮水形成了南北分界线,其南为水稻农业地区,其北为旱田杂谷农业地区。近年来,被称作……
简介: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目前已发表植物考古数据的遗址典14处,此外还有3处区域调查也开展了同类研究。这些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豫中地区最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或极为零星。对已有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除了位置偏南的南阳盆地,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作物结构基本都是以粟为主,以黍为辅,兼有稻与大豆的模式。小麦在龙山时代可能尚未进入中原,或者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就作物结构而言,中原龙山时代的社会发展是深深植根于粟作农业的基础之上的,多元作物结构在当地社会变革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简介:农业起源一向被作为中石器时代的重要课题和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而倍受考古学家的关注.在稻作起源的探索中,珠江流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国乃至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借助于农业起源动力机制的理论探讨,认为稻作起源的"华南中心说"并不成立,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目前的考古材料,还不足以证明珠江流域是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中心.
简介:“全国农业机械化展览”共举办了三届,均在全国衣业展览馆举行。第一届是1974年,展出面积25000平方米,观众60万人;第二届是1975年,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观众60万人;第三届是1978年,展出面积24000平方米,观众2万人。1977年12月邓小平、李先念等来馆审查第三届全国农机化展览。
简介:我国的文化、历史学界时下正在进行着关于中国农业、城市、国家起源的热烈讨论,涌现出许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并出现与国外做对比研究的探索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将中国的农业、城市与国家起源放在世界历史的更广阔时空范围内进行考察或许不无益处,以下根据所能接触到的材料对世界历史中的农业、城市与国家起源做一概述,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资料的不断丰富,我国这方面的学术成果定会对世界范围的已有认识有所贡献。
简介:博物馆是社会大学校,是青少年的第二大课堂。它的这一社会教育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愈来愈波人们承认和重视。在我国城乡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专业博物馆的这一社会职能似乎更具有魅力。专业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个方面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存。在这个领域里,它搜集的文物标本、文献资
简介:酒泉一带区域的农业生产发生很早,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实物资料,足以说明这一点。酒泉干骨崖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出土了饮酒器、铜器、农器镢镰等:酒泉西河滩遗址发现了家养大牲畜的圈棚遗迹。
简介:<正>四川自秦以来,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四川盆地大致介于北纬28°10′—32°25′之间,西有邛崃山,北有秦巴山地,东为巫山山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盆地结构。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宜耕,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地区。四川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旧石器时代的“资阳人”,新石器时代的
简介: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考古、文献资料综合研究,编绘出大暖期、西周寒冷期、汉代温暖期、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旱作农业北界图,恢复了全新世各典型时期降水情况.
简介:<正>云梦秦简《日书》反映了秦昭王时期秦国五谷种植、六畜饲养业及渔猎业等状况,对当时的桑麻业、林业及民间的粮仓建置及水利设施等有关状况也不同程度的有所反映,为我们深入研究秦国当时农业提供了可信的资料。一、桑麻业《日书》甲种《秦除》篇、《门》篇,乙种《秦》篇,在五谷忌日中皆载有麻的忌日。麻子可食,麻杆可作纺织原料,麻织品
简介:2013年9月,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公租房建设工地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砖室古墓(图一)。接到消息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昌市博物馆专家立即赶赴现场查看。通过现场裸露的墓砖、周围散落的陶瓷器碎片及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一处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家族墓葬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方案。
简介:黄河流域地区是粟和黍的起源地,也是夏商周文明的诞生地,由此导致了夏商周文明的农业基础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传统认识,但事实是否如此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结合甲骨文的记载,并通过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现有的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黄河流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粟和黍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冲击,麦类作物已经传入,稻谷在夏商周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弘扬古代农业文明传播现代农业科技——中国农业博物馆陈列设计理念与特色
邯郸史前农业考古概述
近东地区农业的起源
西方农业起源理论评述
洞庭湖区的早期农业文化
国际农业博物馆协会概况
农业社会与文明的形成
中原龙山时代农业结构的比较研究
珠江流域稻作农业起源的再思考
1974“全国农业机械化展览”
金世宗完颜雍发展农业生产之管见
世界历史中的农业城市国家起源概述
农业博物馆如何发挥专业博物馆职能
酒泉汉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浅述
汉代四川农业方面几个问题的探讨
全新世典型期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分布北界
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农业水利等有关状况
江西农业大学化工厂汉晋墓葬发掘简报
关于夏商周文明形成时期农业经济特点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