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东山》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山》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4篇的地域划分与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 标签: 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西山》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西山》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
  • 简介:本文考证了《山海》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和民族的一些记载,通过文物考古资料、民族史资料、语言文字学知识证明《山海》的记载还是有很多可信之处。只不过其中有些记载受当时的交流条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被扭曲;还有一些记载因为后世传抄讹误,需要重新校勘。

  • 标签: 《山海经》 西南部 考释 中国西南地区 文物考古资料 语言文字学
  • 简介:前几年,笔者在成都市古玩市场购得一长卷书法作品,虫蛀很凶,细看为清代黄绫精裱,细辨此件过去曾补过或重裱过.古玩铺的老板告诉我,这是集旧拓泰山中的四个字"即身说法"而成的一幅作品,整卷长3米以上.展卷而观,字大如斗,字体古朴,每字高约50CM,当时要价也不贵,就买下了.

  • 标签: 《金刚经》 泰山 经石峪 作者 艺术风格 “北齐人”
  • 简介:有一些佛经原典不止一次地被翻译成汉语,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译本,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异译'。有不同时代的异译,也有同一时代不同译者的异译。由于初译本与后译本各自'译出的年代不同,译者不同,语言就会带上各自时代的特征和个人言语特征。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勘,不但能够帮助确定某些疑难词语的含义,而且可以从中发现语言演变的轨迹',~①因此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异译经进行比较也是一种研究

  • 标签: 大明研究 般若经大明 道行般若经
  • 简介: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幢,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简称《宣》),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幢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参考国内已发表的录文简体本,制作了幢本《宣》校勘本。本文尚考证《宣》敦煌本与幢本的差异,认为唐代存在不同版本的《宣》,而敦煌本应较幢本为早。本文还考察了该石幢选刻《宣》的内外原因,认为石幢并未把《宣》全文刻完。最后,本文指出该景教幢的发现,再次确认了20世纪40年代现世的所谓小岛文书B系今人伪造的写本。

  • 标签: 大秦景教 宣元至本经 洛阳 经幢
  • 简介:太原的变化太大了.唱楼就是一个例证。处于鼓楼街的唱楼,改革开放前已破旧得几乎倒塌,畏缩在街旁破院危墙之内.如今它已修葺一新,青砖绿瓦,雕梁画栋,楼阁高耸,成了街头诱人的一景。

  • 标签: 改革开放前
  • 简介:<正>成书于东汉的《太平》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宣讲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为宣扬教义的方便,该书采用对话体写成,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汉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引起了中古汉语研究者的广泛注意。近年来,有关《太平》的注本、译本不断出现。迄今为止,共有以下5个注本:《中华道学通典·太平释读》(杨寄林著,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太平注译》(罗炽、刘泽亮、康志

  • 标签: 《太平经》 罗炽 中国道教 注本 南海出版公司 中古汉语
  • 简介:综考汉代经学,史家一般仅依据有关本之训释疏解诸撰述,以明今古文《尚书》、《春秋》三传、四家诗(鲁齐韩毛)、“三礼”以及“京氏”“费氏”诸《易》学的文本义理,而对於当世创造之文本对经文的引述与训解,包括“奏议”文与“辞赋”作品等,却鲜有涉及。

  • 标签: 汉赋 汉代经学 《尚书》 《春秋》 《易》学 “三礼”
  • 简介:本文从政治史、科举制度史的角度讨论《孟子》在两宋的地位变化,即《孟子》由子部升的问题。特别关注熙宁四年变法以後的历次政治变革中《孟子》地位的升降及其背後的影响因素,并进而梳理两宋科举正经、兼制度的演变,对南宋绍兴六年始实行的以“六”为正经、以《论语》、《孟子》等为兼的制度作了考证。本文认为《孟子》上升为兼影响到其他诸的沉浮,而经学结构的调整与变化,自汉武帝以来至两宋,总是与政治、改革相关联的。

  • 标签: 《孟子》 熙宁变法 兼经 南宋六经
  • 简介:《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七家、方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效《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方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教书的方法。

  • 标签: 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 医经 方技略 经方 扁鹊
  • 简介:传记固定称有三类机制——附着、替代和另行增加。附着型以《易传》和《春秋》三传为典型,另行增加型既适用于《周礼》,也适用于以“五”暨“九”为本位整体计入《论语》《孝经》《孟子》乃至《尔雅》等入门教材,替代型则以《礼记》为典型。附着较易,地位却不稳固;另行增加和替代阻力大,一旦发生却很难动摇。三大机制对学派、文化、社会权力乃至同物种基因的交流和冲突,都有参考意义。《论语》等入门教材称只是临时性地不区分经传,在历史上还经历了唐宋经典“九”在南宋腾出三个空位之后的吸引。南宋民间“九”性质上同于“十一经”“十三”,“九三传”暨“十一经”很可能诱导了“十三”的提出。

  • 标签: 十三经 传记升经 链式音变 文化接触
  • 简介:《太平》是东汉道教徒作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大体用口语对话形式写成,通俗浅显,有许多地方反映了当时俚俗间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汉字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密切相关,每一个词都有确定的写法,但是文字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民间流传的文书中,尤其容易发生。从用字上来看,《太平》中的用字大体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也有不少俚俗的用字。其中有些是先秦以来习用的通假字,也有不少其他文献中并不习见的用字字例,其中有的可归于通假范畴,有的却只是文字使用或传抄中的讹误。《太平》今存一个残本和

  • 标签: 《太平经》 汉语汉字 校读 汉语史研究 对话形式 通假字
  • 简介:幢因其体量小、易于建造以及在佛教中的重要宣传作用,自唐代兴起至元代没落,留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山东作为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佛教遗存。其中,幢不但具有其他地区幢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精美绝伦的雕造工艺,对深入研究石刻艺术及建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当地佛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山东 佛教 经幢
  • 简介:明末清初的战乱,到康乾年间开始稳定。清政府对《四库全书》的编纂,促使江浙一带的士大夫对书籍收藏更加重视。海宁地处繁华的杭嘉湖平原,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交通十分便利,文化事业向来比较发达。自清以来,我邑藏书在五千卷以上者就有五十多家,如黄湾马氏道古楼、袁花查氏得树楼、硖石蒋氏来青阁、盐官陈氏香晖堂等等。而新仓“拜楼”更名闻遐迩。

  • 标签: 拜经楼 吴骞 藏书 生平事迹
  • 简介:棒林朱琦(1803~1861)为桐城古文“岭西五家”之一,’膏京师之时,以名御史数上疏,论天下大计,切直敢苦,与陈庆镛、苏廷魁称“谏垣三直”。后以言不见刚,去。一归里,偕龙启瑞、彭昱尧、汀运、商书浚、杨继荣、曾克敬、李宗瀛、赵德湘、黄锡祖于杉湖补杉楼酬唱吟咏,是为“杉湖十子”。义助梁常钜编校《三管英灵集》。太平天国事起,朱琦以组团练助守桂林城,拔擢道员。咸丰十一年(1861)总理杭州团练局,死于太平军攻陷杭州战事。

  • 标签: 文献 广西 龙启瑞 太平军 团练 杭州
  • 简介:一、昆仑是西部地理实体远古的"昆仑"是个既显赫又神秘的地方.产生这种状况的最初原因,是它位于遥远的西部,中原人只是一知半解.在夏书雍州导水一段,昆仑与析支、渠搜,同列为三个进贡"织皮"的西戎方国;在商初仍有这种贡献关系,见所附伊尹.最早前去昆仑探访的,是公元前10世纪的周穆王.晋代出土的,明确记录了他驾起八骏,渡过黄河,经过"温谷乐都"、"积石之南河",走了八千一百里路,后来到达了"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小住三天,"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在那里祭祀一番,还任命了当地人专守此官.可见从远古起,昆仑即属中央统辖,确实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地理实体.

  • 标签: 《山海经》 昆仑丘 地理特征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