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简介: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场景:闲坐水边,耳边是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是小鸟在枝头清脆婉转的鸣叫,静下心来,还可以听到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落叶着地时微微的叹息……走进自然,让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滴露珠、一片云彩,投入你的心田,带给你和谐的美感,让最动人的风景幻化成最美丽的心情,升华成最纯净的心灵。亲近自然,心底那些真实的东西缓缓流出,世俗的欲望在自然的轻快明亮中渐渐隐匿,情感慢慢浸染上沉静与平和。感悟自然,倾听天籁,陶醉山水,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而有灵性的世界,由此可能开启理性的思考,悟出人生的真谛,发现生命的本质。自然给我们智慧,这智慧让我们的笔下流淌着诗意的哲理。
简介:由于对封曙光为人处世的欣赏,对他绘画艺术的钟情,总想为其写点什么。但对绘画这门艺术,我是个地道的门外汉、局外人。虽说书画同源,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对画家说长道短,未免太牵强了些,有点班门弄斧。但局外人,说局外话,站在局外人的视角看问题,会少许多文字游戏、条条框框,看起来就直接多了,于是就有了“寄情山水、感悟人生”这篇短文。我认为,要读懂封曙光的画,首先应该读懂封曙光这个人。封曙光1957年10月生于河北平山,1960年随家人迁居河南,1988年由部队转业入郑州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升达艺
简介:<正>孙科,字哲生,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哲嗣.早年曾受过良好的中西学教育.孙科出生后第二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设中西药局,执业行医,孙科遂与母亲卢慕珍搬至澳门.后因药局迁往广州,改名东西药局,孙科又与其母迁居香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因深知今后将以身许国,自己的行踪飘忽不定,安危莫卜,对家人须有妥善的安排.于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科与祖母、母亲、妹妹一起在陆燦的陪同下,自香港经日本到了檀香山伯父孙眉处,以策安全.孙眉经营的农场,叫做姑刺山牧庄,在檀香山的茂宜岛上,是该岛上最大的农场,占地100O多英亩,畜牛马数千头.孙眉亦被人戏称为“茂宜王”.孙科初到檀香山时,因年龄尚小,且附近没有学校,故没有正式读书.母亲卢慕珍教以“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启蒙之学,并详加解释,务使其领悟.除此之外,孙科开始临摹习字.牧庄牛马多,孙科六七岁就学习骑马,马是没有鞍子和缰辔的,只在马颈上系一根绳子,即纵身跃上马背,不到一年孙科即能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