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历史地理、民族史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宋朝与大理、安南交界三角地带“特磨道”的性质、归属、境域、交通、政区沿革、民族构成、部落分布等历史悬疑问题,指出特磨道本是大理国建立的边疆民族羁縻(自治)政区,皇佑五年後归属宋朝广南西路,元属云南行省,一直是羁縻政区,从未独立建国;宋朝特磨道与大理国的边界在今云南砚山县与开远市交界处,特磨道应包括今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及广西西林县境,非仅广南、富宁二县之地,南部边境与安南蒙当保落村(今越南高平省保乐县)相接;特磨道的主体民族是壮族先民侬、土、沙三支和彝族先民爨蛮鸟、白二支,并有傣、汉、苗等族先民杂居,而非只是壮族;“特磨”词义来源於爨部鸟蛮首领,後为宋朝各族沿用,而非壮语地名;沙奴部落是北宋元丰年间内迁富州的傣族先民白衣蛮与原住獠子(土獠)融合而成,而非从曲靖或安南迁来。
简介: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自其《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之后一直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广泛,它认为明清以来的人口增长导致了长江三角洲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的递减。鉴于史学界至今未有人从该书内部详细分析这一理论的实际论证过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指出它存在:一,植棉经济发韧于明代等诸多事实判定疏误或不当之处;二,抽样数据的数量严重不足等统计数据问题;三,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因其单位产出价格的巨幅变动而无法简单比较等逻辑分析方面的问题。据此,本文认为该书没能有效证明过密化理论符合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事实。
简介:四十多年前,周恩来总理和一批中外专家从武汉乘江峡轮至重庆,考察了长江沿岸的情况,确定三峡工程坝址。当时笔者是宜昌一报社的记者,采访了周总理视察长江沿岸的全过程。今天,笔者如实记述有关情况,以表示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邃密群科查三峡”1958年2月26日,寒冬呼啸着刺骨的北风,鹅毛般的雪花,在公路上铺了一层洁白的长长地毯。一辆辆黑色的“红旗”轿车载着中央领导同志和一批中外水利专家,跨过雄伟的长江大桥,在汉口武汉关前轮船码头停下,从车里走出许多人。李先念副总理走在周总理身边轻声问道:“总理,你访问朝鲜刚刚回来,一天都没休息,天又这么冷,江上的风雪更大,你去考察三峡受得了吗?”“先念,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