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情”,即感情.唱戏不仅要以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且更要声中有情、传达人物的感情.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声音、字意都只是演唱的外形,而感情却是声腔艺术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字意、感情三者溶合为一时,演唱才算是有了生命,充满着精神和活力.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唱者不得真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人索然无味.”徽剧在唱曲的声音与感情的关系中,始终把“唱戏是唱情,做戏是传神”这一最高艺术境界摆在首位.既要求字正腔圆,注重吐字,用气、发声等技巧的运用;同时,更要求唱动人心,以情感人,并通过有张有弛,有抑有扬,刚柔相济,灵活多变的各种唱腔,用富于情感的音调激发演唱,却扣动观众的心弦.
简介:尺八是我国古代的一件重要吹奏乐器,其名初始于唐代,汉魏时期已出现同类乐器,于唐代得到兴盛,广泛应用于唐代宫廷乐舞、乐部及民间俗乐中,并于唐宋两次东传至日本,在日本得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传承至今;而在中国一方,尺八却走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尺八自宋元之后逐渐消失,至明末最终退出音乐历史舞台.20世纪初期尺八一词又不断重现于音乐舞台上,学术界称尺八存活于福建南音的洞箫之中,称南音洞箫又名南音尺八,是我国唐宋时期尺八的遗制,这一论断得到了普遍赞同和广泛应用,似乎已成定论.那么南音洞箫究竟是不是尺八?是否为唐宋尺八结合的遗制?本文将对此两种乐器做一细致的横向性比较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明确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原南音洞箫的本来面貌,纠正对南音洞箫长期以来的误称,为南音洞箫正名.
简介:"六十甲子纳音"是一种从先秦经历朝历代传承至今的择时术之说。它具有由阴阳五行合流与律历合体为标志的时代特征,由六十甲子与经五行扩展的60行叠合而成的要素特征,由干支与五行代言音律的纳音特征,以及由"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方式为核心的生律特征。其中的"同类娶妻,隔八生子"生律法与曾侯乙编钟生律法之间具有左右旋之别的一体两面关系,它的发现,在中国音乐史上填补了原先只有曾侯乙钟铭体系中的钟律实践记录而无相应的先秦生律理论的空白。同时,"六十甲子纳音"形态背后隐藏着的"六十律旋相为宫法"的事实,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律与历、干支与十二律、五行与五音之间的哲律一体同构关系。这种关系的客观存在,既为通过古代哲学文化学说来揭示乐律学说未解悬疑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使我们发现了我国古代哲学文化形态的一条生成路径。那就是,一些哲学文化理论学说是在与其具有一体同构关系的音律本体形态上得以建构起来的。
简介:南音故乡的期待泉州南音,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是千百万闽南人亲切的乡音,是远渡重洋的游子怀念祖国故乡、维系两地骨肉亲情的精神纽带。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神州大地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历尽浩劫的中国文艺,经过拔乱反正,正本清源,恰似“忽如一夜春风到,千树万树梨花开”,又焕发勃勃生机,百花齐放。南音和以南音为基调的梨园戏、高甲戏、傀儡戏、布袋戏等等,无不纷纷恢复重排尘封多年的优秀传统戏曲,顿时门庭若市,场场爆满。在精神生活中多年来如饥似渴的广大观众,得到看戏听曲的良机,心满意足,笑逐颜开。这种异常和繁荣热闹的景象持续了几年之后,某些较高层的观众,已不满足于“炒冷饭”似的旧节目,而要求有创新的戏曲。那么,古老的南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