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李叔同先生非常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扬,这是他的爱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四年,我国最早的两本学校歌曲集——曾志忞编的《教育唱歌集》和沈心工编的《学?璩跫贩直鹩谌毡径┖蜕虾3霭婧?在新兴学堂中风行一时,也受到了当时在沪学会补习科教唱歌的李叔同先生的注意。他称道曾、沈二子“绍介西乐于我学界”,但
简介:旅德钢琴博士、青年女钢琴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解静娴是我比较熟悉的音乐家。2011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盛典上,她与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和钢琴兼指挥大师普列特涅夫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及她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合唱幻想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介:多年没出专辑的任静和付笛声最近录制了一盘名为《知心爱人》的演唱专辑,大众化的情歌路线与两位歌坛老将格外悉心的演绎使得专辑的品位非同一般,很多对她们二人声音很熟悉的朋友听后都不禁惊呼:没想到,没想到,这两口子还真有新鲜的呀!
简介:本文就小提琴教学与演奏中,生理机能及演奏心理中的"动"与"静"之间的表现及辩证关系,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简介:艺术歌曲《静境》是江定仙又一首优秀的早期代表作,本文从音乐创作和演唱特征两方面,特别是在诗歌与音乐的融合上对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江定仙的艺术歌曲提供素材。
简介:严格意义上我国当代佛教音乐的学术性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对此,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静芳教授贡献殊胜。文章略举实例,阐述了袁静芳教授在佛乐研究之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出的重要而独特的贡献;文章特别强调,没有袁静芳教授的远见卓识、战略布局和亲历亲为,我国当代佛教音乐文化研究难有今天的格局,其学术品质亦可能远远滞后于目前的水准。
简介:吕米沙中俄混血儿,2009年1月4号出生于中国新疆库尔勒市。他从小接受父亲吕焰的钢琴启蒙,4岁随母亲——优秀的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沃一杜霍娃·伊琳娜博士正式学习钢琴演奏,现为珠海景山实验学校学生。短短几年间,米沙数次参加比赛,并屡获国内外大奖。如:2014年3月获塞尔维亚第5届“互联网”杯国际音乐大赛钢琴幼儿组金奖第一名;2016年3月获塞尔维亚第7届“互联网”杯国际音乐大赛钢琴幼儿组金奖第一名;
简介:拙作《“越名教而任自然”——试论嵇康及其“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载《美学文献》创刊号,1984年6月)侧重揭示嵇康人格与音乐思想中“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反传统精神,同时也论及其“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今觉关于后者意犹未尽,故再论之,并与李曙明君有关论述商榷。一、从“躁静者,声之功也”命题看“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简介:《乐种学》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对世界民族音乐学的一份贡献。本文以袁静芳《乐种学》的乐种构成理论框架与作者的乐种学研究课题实践为对象,进行贯通式联系和内容结构解读,并对《乐种学》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学科构建意义,予以判断和评价,认为这一成果是对世界民族音乐学学科理论建设的一份中国经验贡献。
息霜三歌小考
解静娴的“另类” 解静娴钢琴独奏音乐会评记
知心爱人:任静,付笛声
试论小提琴演奏中的“动”与“静”
诗与歌的交融——艺术歌曲《静境》解析
袁静芳教授对当代佛教音乐文化研究的贡献
耐心陪伴,静待花开——走进琴童吕米沙之家
“躁静者,声之功也”——再论“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兼与李曙明君商榷
乐种构成理论框架的启迪和运用——袁静芳《乐种学》与我的乐种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