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相应地域的人文风貌、艺术风格相结合,所形成具有农耕文化色彩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借助上述背景的因果关系,努力寻求的源于农耕社会下的汉民俗歌舞安徽花鼓灯,论述其在特定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里带有极深农耕文化印痕的艺术创造,阐述艺术创造者们在农耕文化视野下的集中审美心理体现。
简介:<正>今年是我院音乐学系建系35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标志着音乐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我国建立已经有35个春秋。为此,我院音乐学系和本刊编辑部将于明年召开一次音乐学教学研讨会,旨在交流经验,探讨音乐学人才的培养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音乐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本期学报刊登了一组有关音乐学方面的文章以供讨论,并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音乐学这一学科的建设,为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的音乐学而努力。
简介:符号是人或人类社会的本真存在方式的显现。乐谱作为“认知符号”和“审美符号”在“能指”与“所指”上存在着“乐谱”一一“音响”的“二元关系”和“乐谱”一“音响”一“情感”或者“意义”的“三元关系”的差别。这必然导致视唱过程中对乐谱理解上的多义性甚至歧义性。视唱教学中,对乐谱符号编码与解码的片面性导致乐谱解读上“人”的缺场或“意义”的缺失,从而导致“音响悖论”或“情感悖论”。从符号学的视角反思视唱教学中乐谱作为“认知符号”和“审美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为正确理解视唱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而提升视唱效率、提高视唱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简介:本文从律学出发,上篇探讨了历史上关于音列、调式、调性、和声学等音乐现象和理论的成型、发展与变迁历程;下篇又结合欣德米特调性观念,对欣氏核心理论(音序I)进行修正,试图在此基础上为学界关于"和谐"观、"调"观念的外延、内涵及调关系的远近找到更科学的理论辨析依据。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随之产生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民族声乐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方法。
简介:曲牌,亦称曲牌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独特乐曲形式。本文将众多的曲牌放在传播视野中进行考释研究,通过追源溯流的探寻,力求找出各种曲牌及其变体的血缘关系。作者从一、曲牌音乐传播历史及途径;二、同宗曲牌音乐与异宗曲牌音乐;三、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多向互易移植的变体;四、曲牌音乐的千变万化与其特有的音乐创作思维;五、在“论”与“证”相结合的考释中探寻曲牌音乐的传播发展路径(结语)等五个方面,对曲牌的传播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
简介:纵观我国现今的平面设计,大部分设计师未意识到平面设计处于一个被动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了发生在几年前的“山寨文化”趋向,殊不知,“山寨文化”的发展如果能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平面设计领域的创新,对培养良好的消费道德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山寨文化”现象分析了“山寨”的本性特征。并对“山寨文化”的兴起给平面设计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探讨了它的积极意义,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探索,最后作出个人评价。
简介:<正>弋阳腔是中国较为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它出于南戏,在明代得到了较好发展,是当时优伶们熟练演唱的腔调,与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合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它具有开放性、对话性、人民性等特点,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为百姓喜闻乐见,虽然其"俚俗"风格受到了一些儒家士大夫的批判和苛评,但其"兼容并蓄"
简介:一、民族音乐学理念与高等钢琴教育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又被称之为音乐民族学或音乐人类学(美国),最终将该学科定义为“民族音乐学”的是荷兰音乐家孔斯特。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的《Theanthropologyofmusic))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著作之一。
简介:现代西方解释学理论对当下的音乐表演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伽达墨尔将释义学的重心从艺术作品这个客体移到审美理解的主体方面来,使音乐表演的实践理性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使得现代解释学的时间间距、效应历史、视界融合得以进入音乐表演实践。这种理论将艺术活动看作非认知性的历史性理解活动,将作品的存在看作是向未来的理解无限开放的历史过程,从而实现对谱本的超越,对技术的超越,对演奏的超越,完成每一次具有生命状态的音乐理解和音乐解释。
简介:《格萨尔》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曲艺瑰宝。《格萨尔》在不断演进中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中关于历史、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奋发崛起的民族精神。
简介:玛卡姆是阿拉伯-伊斯兰的重要音乐文化现象,它缘起阿拔斯王朝500年,地理上即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而土耳其玛卡姆经过了奥斯曼帝国600年的发展,将玛卡姆发展到更为精致的水平,其"韵味"是它音乐流派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土耳其玛卡姆音乐的"韵味"及其音乐表现形态,并将此与中国与印度音乐的"味论"及其音乐的哲学美学认知方式相联系,力图引起人们对于东西方音乐哲学美学差异性的关注,以期对中国音乐传统流派风格"韵味"的当代文化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有重新的思考。
简介:受到达尔文生物分类学的影响,现代乐器分类学把乐器发声的物理特性作为最重要原则。为此,音乐学界对乐器分类的研究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乐器的物理特性上。鉴于民族音体系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把乐器分类学与民族音体系的奇妙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从乐器的音位模式、音位特性、音位激发因素和运行因素出发,并把它们作为分类的阶元,从而在乐器学上形成与民族音体系相关的分类法——乐器音位分类法。
简介:在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音乐被看成了文化符号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各种形式被赋予比喻义,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符号意义。音乐符号被作为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来理解和研究,除了自身就是一种可被感知的形式外,还可以在符号使用者的思想中表达其他的东西。从音乐人类学视角去研究音乐符号,音乐符号被证明具有象征、思维、功能等特征。
简介:广东汉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标志着这个乐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完善的活态传承机制,是保护广东汉乐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而保护传承人又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还要放眼未来发展,才能获得广东汉乐传承与发展的名副其实的现代视野。
简介:北京有没有民歌?如何保护和传承北京民歌?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的"探寻北京民歌论坛"及"水牛儿——北京民歌音乐风俗画卷"演唱会,表明北京有丰富多彩的民歌。本文从"北京民歌不应自然消亡""、北京民歌的‘再探寻’""、让北京民歌与现代化同步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北京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简介:现今,在我国教育中多元化教育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个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各个地区之间的人文经济及风俗理念彼此融合交叉,进而呈现出多元文化。在高等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所以,音乐教育应顺应全球化趋势,将多元化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简介:以民族歌曲为龙头的广西歌曲艺术创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随着时代的演进,文化事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文艺理论的影响而异彩纷呈,然而在纷呈的异彩中,浓郁的民族文化生活气息一直是其活力的最大源泉:从上世纪30年代的《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到新世纪前后的《三月三,九月九》,再到近年的《山歌年年唱春光》等等,一批又一批动人心弦的歌曲印证着创作要扎根于民族土壤里;创新是创作的根本的基本理念。
简介:"样板戏"的学术研究目前在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哲学、历史等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人群不断扩大,科研立项及学术成果也不断增加。由于"样板戏"这一课题几乎涉及到了众多领域所能触及到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样板戏"学术研究在"跨视阈、全视野、多视角"研究下的深层次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是众多学者主动交流、沟通,互相借鉴学习、资源共享、学术成果互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花鼓灯的农耕文化视野
开阔学术视野 推动音乐学建设
符号学视野下的视唱教学
律学视野下“调”观念之衍变(上)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索
音乐传播视野中的曲牌考释研究(上)
“山寨文化”视野下的平面设计研究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视野中的弋阳腔
音乐传播视野中的曲牌考释研究(下)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高等钢琴教育
西方现代解释学视野下的音乐表演
社会学视野中的藏族《格萨尔》曲艺音乐
多维视野下土耳其玛卡姆音乐“韵味”的思考
乐器的音位分类——乐器分类学的新视野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符号特征
广东汉乐活态传承及发展的现代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北京民歌
浅谈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值得开拓的广西民歌艺术创作的理论视野
论“样板戏”学术研究的视阈、视野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