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描写音乐(形态)学旨在探讨描写、分析和类型化处理音乐声轨迹的方法和技术,是笔者专为民族音乐学从整体上把握、理解和诠释特定音乐文化而设计的一个最基本的研究环节;其整体理论框架包括三对核心概念(描写的/规约的、乐素的/乐位的、设定的/约定的)、六大位元系统(音的、调的、腔的、拍的、字位的和复音的)和六种系统化处理技术(物理的、数理的、符号的、民族思维的、自省的和比较的);总的要领是:采用现象学的"悬置"技术直面作为研究对象的音乐声轨迹本身,发现和找出研究对象中对音乐操持者和拥有者而言有意义的各音乐元素的位的系统,按研究对象的操持者和拥有者集体无意识约定的观念为研究对象作类型化处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学科最核心的部分——学科定位及其核心概念。
简介:歌唱艺术中,声乐概念的产生总是要受到诸如歌唱生理机能运动、歌唱操作技术方法、歌唱生理运动感觉体验、歌唱心理感受反映、歌唱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方法等多种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这类主客观因素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又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声乐理论概念和歌唱观念的形成,导致某些概念、观念的相互混淆。本文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分析、解剖、辨析来澄清造成这类混淆的根本原因。
简介: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音乐教师开展了各种教改教研活动.赛课、评课、课件展示等活动给了我们充分展示的平台和交流学习的机会.笔者有幸观摩过几次音乐公开课活动.看到了许多可以说是上得美轮美奂的音乐课.当我沉浸在那美妙的音乐教学世界中时.耳边却传来了声声叹息:“唉.课是上得好,也确实美,可我们地方上哪有这条件啊!”这一声叹息让我们惊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给音乐课以优美的环境.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运用于音乐课堂,使音乐课能够承载更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更美妙的体验成为现代音乐教学的新理念。这本来是个进步.却不想给许多音乐教师.尤其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似乎越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有效率的音乐课,就越是要运用尽可能多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