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马王堆“竽律”出土后,有关研究工作迄今并无明确结论。特别是这一组律管的长度在数据上存在次序错杂的情况尚无合理的解释,因此学术界存在着下列的不同看法:一、这套竽律是明器,只有象征性的作用,因此,它的数据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这是大多数考古工作者的看法。二、在正确解决“管律”的管口校正问题以前,实用的管律标准点所提供出的数据亦无任何科学意义。有关的代表性论点,见于杨荫浏先生的《管律辩讹》(《文艺研究》1979年第4期)。三、肯定马王堆竽律是实用的“管律”者,对管径问题、开管吹奏法与闭管吹奏法方面亦有不同解释。有关代表性的见解如已故的潘怀素先生则按开管发音的原理来作解释,以为竽律属于纯律的律制(略见<音乐论丛>1980年第三辑曲澄文)。竽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弦律与管律不同途径以及管律计算中的许多复杂问题,而且涉及有关历史阶段的音乐生活与乐器、乐律史的考察问题,这是难于仅据数字的逻辑推理关系能够作出正确结论的。本刊与《人民音乐》编辑部近年来陆续收到的一些有关稿件一般均未能对于上述各方面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解答或深入一步的推进。为了反映现有研究情况,谨摘出来稿中的一篇,以学术情报参考材料的形式录载如下:
简介:单簧管自问世近三个世纪以来,它那宽广的音域,温柔甜美富有表情的音色及辉煌华丽的技巧,使它成为最迷人的乐器之一,倍受世界各国作曲家的宠爱。1778年,当莫扎特第一次听到含有单簧管声部的管弦乐队演奏之后,写信给他父亲说:“爸爸,你无法想象单簧管的音色多美!”此后,莫扎特除了在他的乐队作品中使用了单簧管外,而且还专门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及《单簧管与弦乐五重奏》等闻名于世的不朽之作。柏辽兹在描述单簧管时这样说:“在音的发生、增强、减弱和消失方面,单簧管是最理想的乐器。因此,它具有造成飘渺深远、空谷回响、余音缭绕、薄暮昏冥等效果的可贵性。”他在著名的《幻想交响曲》中,将单簧管的演奏技巧及表现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作曲家马塞尔·米哈洛维奇曾说:“单簧管使作曲家及演奏家能在它上面发挥出几乎是无限的技巧,……在音乐中正是单簧管能把梦境、诗意和激情表现得尽善尽美。”因此,许多作曲家除了把单簧管作为交响乐配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声部外,还把它作为发挥高难度作曲技巧树立完美的音乐形象的理想独奏乐器,为它创作了大量的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各种体裁的独奏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