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清人沈复提到的造园核心'小中见大'为契机,来探讨'小'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小'除了作为界定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外,还代表了由其引发的、关于主体的知觉关联及其世界观建立的姿态。它来自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隐'思想,并通过'壶中天地'的园林观念以及山水画中的观法变革成为了一种图式语言。本文以宋人郭熙等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为主线来反观园林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问题,其中以庄子'小大之辩'和沈括'以大观小'作为思辨方法,使得山水画图像不只是作为历史的线索,而是借助形式分析与私人园林的空间发展进行平行比较。本文最后以王时敏《小中现大册》和'沧浪亭'为例,来说明该图式是如何在明清时期各种流通于世的画谱和造园法则中不断解释和再造,并得以流传。

  • 标签: 唐宋 中隐 小大之辩 空间图式 观法
  • 简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日雕塑教学,对培养我国未来的雕塑人才和其未来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傅维安教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体验开设的“饰课”,颇具新意,现将其教学提要刊发,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并希望由此展开我国雕塑教学的研讨。为此,本刊特开辟新栏目“教学篇”。

  • 标签: 教学程序 形式法则 现代雕塑 雕塑家 雕塑语言 雕塑艺术
  • 简介:(四)字底:1、木字底木字底形宽扁,横画起、收笔向左右拓出,多为俯横,竖画较短,收笔向左出钩,撇、捺变为顾盼点。

  • 标签: 偏旁部首 墓志 收笔 横画 竖画
  • 简介:4,左耳旁左耳旁横画起笔多向左外拓,耳钩上折下转,最后折钧向左上竖画起笔较轻,与横画搭接不宜过重,收笔为垂露。

  • 标签: 偏旁部首 墓志 起笔 横画 竖画 收笔
  • 简介:三、《张黑女墓志》的字特点赏析初学临池的人往往把精力只集中在临写之中,而忽视了读帖;读帖就是要对碑帖进行深刻的认识、分析和理解,要不断地参悟其中的道理和奥妙所在。眼睛的鉴赏能力提高了,才能使手的表现能力提高;眼睛鉴赏能力低下,手的表现能力也难以进入较高境界。对每一位有志于书法学习的人,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按照结字特点,用笔特点和其他艺术特点,分类归纳,以作简单分析欣赏。

  • 标签: 偏旁部首 墓志 艺术鉴赏能力 能力提高 表现能力 书法学习
  • 简介:(六)、点画流美神采飞扬在魏晋时期,日臻成熟的行草书对《张黑女墓志》产生着强烈的影响,从帖中流露出许多行草的笔意。可以看出其与魏晋行草书一脉相承之处。例如“所、无”二字完全是用草书写法;“然”字的四点底采用行书之法变四点为三个连点;“照”字右上角的“刀”部则用行书横折撇代替。类似这样含有行草书笔意的字在帖中随处可见,如“裔、汉、无、蒲、何、于、为、兆、泽、史、复、河、亥”等字,给人以点画流美、神采飞扬的强烈感受。

  • 标签: 偏旁部首 墓志 魏晋时期 行草书 书写法 “然”
  • 简介:本文选择了南宋书法史上的重要书学论著——宋高宗赵《翰墨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就自《四库提要》以来至目前学术界对传世《翰墨志》一卷仍存在着重大讹误的阐述展开考辨,以期能对南宋书法史研究和《翰墨志》一卷的点校工作有所帮助。本文依据传世南宋威淳刊本及其他若干史料作出考证,提出:(一)传世赵《翰墨志》一卷系完本,《四库提要》以其为“殆经明人删节,已非完书”之论非也;(二)《翰墨志》一卷所辑集的是赵绍兴三十二年(1162)逊位退处德寿官以后陆续所撰写的论书言语,乾道九年(1173)是其辑成时间的最大上限。淳熙七年(1180)五月则是辑成时问的最大下限;(三)由《翰墨志》一卷的所有传本除却个别字明显是在传抄、重排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和异体字现象外,它们在总的内容上并没有出现大出入这一现象可知,其最初是以赵书迹摹刻于石的,内容当一如《百川学海》中的“宋威淳本”。同时,为能进一步阐明赵的书学思想,本文又兼及未见传本《翰墨志》著录而见诸其他文献著录的若干赵早期论书语录的钩稽,以期对书学文献有所补益。

  • 标签: 赵构 南宋 讹误 史料 点校 宋高宗
  • 简介:刘焕章说他有一篇未发表过的随笔,题目叫《我的三个小屋》,还由此衍生为一篇小说的构思。

  • 标签: 随笔 小说 创作 发表 生成 构思
  • 简介:“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推广已久,是教研者喜爱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教者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解读领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彰显不同的教学风格,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者又在别人的设计环节中相互启迪、整合融合。其实,我觉得同课异构不仅可以是多位教师对一个内容的不同构思,还可以是一位教师对一个教材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新课程下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一个教学内容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取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尤其是教师在执教同一个年级多个平行班的时候,如果能够广开思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收获更为丰富的教学成果,那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室形成展览时,就是孩子们丰盛的营养大餐。它们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作能力,从而取得更加卓越的美育效果。

  • 标签: 一课多样 呈现精彩
  • 简介:开幕的混乱是常态,一般的现场如同蛤蟆吵坑,上面讲,下面也讲,根本无法听到讲话内容,好像没人把开幕当回事,主持人要常常提醒大家注意安静,但仍效果不佳。之所以如此,我想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主办方无新意的套路主持,即使不听也能猜个八九不

  • 标签: 展览策划 讲话内容 朝天椒 部分和 俗事 在现场
  • 简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家具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家具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不断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积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明、清家具即以其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独特隽永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 标签: 历史进程 艺术风格 家具 典雅 积淀 人类文明
  • 简介:杨凝(873-954),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一说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字景度,号虚白,因他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癸巳生,故又称“癸巳人”,此外。由于他的行为怪异,不拘小节,被人称为“杨疯子”。杨家出于隋朝功臣杨素的名门,其父杨涉为唐昭宗朝宰相,擅文辞。杨凝在唐哀宗天佑二年(905)登进士及第,解褐度支巡官,迁秘书郎,直史馆。唐灭亡后,他在后来的多个王朝中做官,担任过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后周显德初年(954)任左仆射,他于该冬天卒于洛阳任上,赠太子太傅。

  • 标签: 杨凝式 书法 陕西
  • 简介:一个学西画、画西画的人,喜欢逛苏州园林、买中国画全集、交书画友人,在行家看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也许是因为当代艺术的门道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也许是因为旧式“书香”的门风多少留下些烙印,久而久之,便把它视作自己“优良”的嗜好。开始只不过是陶冶性情,后来却不知不觉得益匪浅。

  • 标签: 中国式油画 表现形式 艺术精神 构图形式 绘画风格 笔墨语言
  • 简介:苏轼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笔迹雄奇,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韭花帖》

  • 标签: 杨凝式 花贴 贴杨凝
  • 简介:本文从楚家具的纹饰、色彩、造型、工艺四个方面对楚髹漆家具的艺术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总结了楚家具繁荣的原因及在家具史中的特殊地位,并对楚人在家具造物过程中所特有的艺术文化精神加以提炼和概括。

  • 标签: 楚式家具 髹漆家具 艺术风格
  • 简介:感性即感官知觉,而感性认识则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而就是这种低级的认识阶段,在美术创作中是难能可贵的。理性即理智,理性认识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高级阶段的认识。理性认识在美术创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感性-理性-感性三段色彩教学中,就要充分把握感性与理性这两个环节。

  • 标签: 色彩教学 三段式 感性与理性 感性认识 美术创作 客观事物
  • 简介:家具作为最具有中国气派的物质成果,经过宋元高台家具的初步发展,形成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它是以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材,以卓越精湛工艺生产的优秀家具,因其产生、形成和主要生产时代在明朝,故被称为明家具。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材料选择、

  • 标签: 明式家具 现代价值 中国 黄金时代 工艺生产 材料选择
  • 简介:本文尝试从照相成像原理的角度对照相绘画发生的渊源和传承加以分析和总结,从西方古典油画中对摄影术原理的应用和观察方式入手,研究照相写实油画产生的表面问题及相关的时代特征和审美取向。在尊重画家的直觉、心理需求和技法演变的前提下,更深入地探讨对照相写实主义绘画认识的模仿、笔意、绘画性以及传统与创新对立统一的关系。

  • 标签: 照相原理 照相写实主义绘画 审美观念 笔意 绘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