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设法理解艺术作品把客观对象错当成艺术作品对自然风格作品比对非自然风格作品的危害更大.这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令人苦恼的困惑,他们无法判断一个画家的肖像画作品和一幅好照片的区别,他们误把模特之美当成是画面自身的美.我稍后再来讨论这种情况.作为开始,我们最好举那些将材料本源转化为艺术现象的较有戏剧性的例子.在这些情况下,艺术客体本身对那些对艺术史毫无知晓的观赏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他们而言,它看起来陌生、神秘、互相矛盾、毫无意义、令人难以满意,甚至有可能觉得反感厌恶.直到最后,观赏者在经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之后,他或她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上当了.换句话说,直到最后观赏者才成功地领悟到这一秘密(尽管通常情况下他或她几乎无法做到),从而看穿客体的神秘,剥离陌生的属性.用一种普通却意味深长的说法就是培养了观赏者对客体对象的爱好.
简介: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改革家.不仅在政治上企图变法维新,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卓有成就.以一部洋洋洒洒约五万言的《广艺舟双揖》而闻名书坛。康氏以“变”的眼光综阅上下两千年的书法.提出“尊碑卑唐”、“抑帖”的观点,意在复兴碑学,刷新书坛风气。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书界的轩然大波,令人惊怖其言,从而在书法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我相信倒不是完全因为康氏的书法理论多么的惊世骇俗,而更重要的是康氏著作该书的目的以及其中隐藏的政治含义引起学者的震动和关注。因此,康氏书论著作背后隐藏了很多值得探究的历史课题。康氏在利用书学为其维新变法的理论开先例,康氏期望通过研究书法理论而从中悟出济世治国之大道。本文力图透过康氏谈碑论帖的艺术表象,探寻书法理论中的政治思想文化底蕴,从而寻找到康氏书法理论与变法理论的相关性。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应该从什么意义上来使用“书画同源”。所谓“源”包括两层含义:文字和绘画初始创作的主体的目的以及文字和绘画的初始功能是什么;文字和绘画的构成外形从何而来。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再参照历代文献,将中国文字和绘画的起源与世界各地域文字和绘画的起源作比较,与当代原始部落或后进民族的状况相比较,认为文字与绘画是人类在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目的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前者始终沿着单一的方向发展,最后与语言相对应成为人类记录事物的交际工具;后者初以图腾、描绘现实生活为目的,逐步发展成为供欣赏的精神产品形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二者不论在起源阶段还是发展阶段都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世界各地域文字和绘画的外形构成过程极其类似,因而实际上不存在“中国书画同源”的独特性。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在于:书画同理——中国书法与绘画审美原则的一致性;书画同法——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用笔技术和方法的相同性。这与“书画同源”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简介:青少年朋友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必然涉及到加强字外功的问题。何为“字外功”?如何加强自己的“字外功”呢?“字外功”是练字以外的修养、功夫的总称,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对练习书法有很大帮助。加强“字外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重人品修养。人品修养是“字外功”的首要内容。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的人品修养,心胸坦荡先人后己,不斤斤计较名利,方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书法大师。颜真卿书法被推为唐代之冠,与其一生忠义凛然之人品不无关系。后世重其人,兼爱其书。而宋蔡京,字写得也较为风流潇洒,却不为后世所重,就是其人品特差的原因。自古就有“人品既高,笔自不同,人不足称,虽工不贵”的评书标准。2.丰富知识学养。唐张怀?《书断》有句“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羲献等十九人,皆兼文墨”。意思是说,论人的才能,先看知识学养后看书法,王羲之和王献之等19位书法家都是学养和书法兼优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注重增加知识学养。对学生来说,首先学好文化课,把成绩搞上去为学书之路打好基础。如写作文都错字成串,病句连篇,又怎么会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宋代大书法家、大诗人苏东坡就说过“颓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3.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