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远在唐代扬州城便已十分繁华。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的扬州是南北漕运枢纽.水陆交通的便利带来商业经济的活跃.特别是两淮盐业到清代时尤为兴盛.使得扬州这座名城更加兴旺。清代帝王多次南巡.地方官绅热心艺文.富商巨贾博雅好古,一时文人士大夫闻风而趋.有“海内名士.半在淮扬”之说.扬州书画艺术随之昌盛不绝.并以清代中期时兴起的“扬州八怪”为鼎盛。

  • 标签: “扬州八怪” 水墨画展 前言 当代 清代中期 文人士大夫
  • 简介:<正>清代扬州画派以“扬州八怪”为主要代表。他们的作品大胆泼辣,熔诗书画于一炉,强烈地关注社会生活,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突破了“拟古”、“仿古”主张的束缚,以一种清新恣纵、生机勃勃的姿态出现于我国十八世纪画坛,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 中国绘画史 表现手法 关注社会 研究综述
  • 简介:李唐盛世,书艺昌炽.诗文兴隆,洵为论书诗的滋生提供了丰肥土壤。唐前咏书论书多为辞赋,唐代肇始多为诗歌。论书诗的开创当在初唐.开创者应为岑文本和李峤二位诗人。其后盖以“安史之乱”为界,唐代论书诗约分两个阶段:成熟期和高峰期。李峤、李颀、李白“三李”之诗首倡“骨”与“神”.为论书诗的成熟作出莫大贡献。俟杜甫出,弘奖“骨”、“神”风流,高吟“书贵瘦硬方通神”.“尚骨通神”遂成为有唐一代书法和书论孜孜以求的最高理想。种甫可视为唐代论书诗发展的枢纽人物。其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侪辈并辔抗行,于论书诗各有功绩。“清劲”二字可名唐初书风.一如李峤、李白诗说。篆隶复兴、草书狂逸、晚唐僧书通禅、书圣影响泽被唐代等等,皆能从论书诗中略窥一二。中唐书肥缘于媚上.厚硕如徐浩者亦尚筋骨.杜甫“瘦硬”说实为书家内在的共同追求。矧旭劲素瘦.篆隶亦未一味趋肥,故韩愈借挞伐右军“俗书”之名,实为“复尚清劲”也。尽管中唐书法趋上而肥,唐代书论却崇尚筋骨、觅神求逸,慎始慎终。“尚骨通神”既为论书诗的核心思想,亦为唐代书论之精髓所在。二者水乳交融,相依互补。唐代“神”、“逸”无争,胼手胝足,于论书诗中亦有分说。本文首次系统研究唐代论书诗。唐代论书涛暨书论,与文论、诗论、画论等一起共同构筑唐代美学大厦.良可称善。自唐代开创并形成第一个高峰之后,论书诗旋成为宋及宋后各朝文人歌咏书法的主要文学手段。

  • 标签: 唐代 “安史之乱” “神” 最高理想 核心思想 系统研究
  • 简介:碑学至清代的兴起,乃是书法发展之必然,虽然说碑学的绝对建构始于清中叶的阮元《北碑南帖论》的理论倡导,但作为一种观念结构在明末清初已经萌芽。顾炎武在《金石文字记》中对《后魏中岳庙碑》是这样称赞的:"然字体近拙而多古意。"

  • 标签: 扬州画派 碑学 书风 书法发展 明末清初 观念结构
  • 简介:所谓胡服,是随胡人的称谓而来。古代中原人称西北地区游牧民族为胡人,胡人穿的服饰也就自然成了胡服。在中国服装史上,通常以《史记·赵世家》所记为依据,认为第一个引进胡服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实际上,如果把北方和西方各族人泛称为胡人的话,那么中原地区与胡人的最初接触至迟在遥远的青铜时代即已开始(1)。彼

  • 标签: 唐代服饰 胡服 战国时期 中国服装史 唐代妇女 中原地区
  • 简介: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其书风上承魏晋余韵下启宋意先河,常为世人以“法”概而言之。从魏晋的尚韵到唐之讲求法度,使极端工整的楷书和纵横神逸的草书在同一时代皆奏出历史的最强音,并且书法理论与之同时辉煌,揭开了书法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也成为书法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书法是一个包罗众多的文化范畴,因此,“法”作为一种规律、规范、规则,

  • 标签: 唐代 书风 书法理论 文化范畴 “法” 书法史
  • 简介:唐代是中国楷书史的集大成时期,出现了许多楷书大家,这个时期的楷书理论也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的楷书理论都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他们对楷书的关注是多角度的,不同的作者依据自己不同的目的,论述了楷书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对楷书的文字进行了规范,有的对不同楷书家进行了品评,有的阐述了楷书的笔法源流,有的是楷书技法的总结,可以说没有一个时代的楷书理论能像唐代那样繁荣。

  • 标签: 楷书 唐代 述略 书法理论 集大成 中国
  • 简介:扬州,自隋唐至清中叶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清初帝国一统,中枢的供给大半仰于东南,而从中央到东南的生命线便是运河。扬州居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自然成为漕运、盐运的枢纽,成为吸引万商云集的繁华都市。

  • 标签: 徽商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书法艺术 文人画 社会风气
  • 简介: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在书、画、诗文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徐悲鸿先生跋郑板桥《兰竹石》轴中曾言:“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其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

  • 标签: 诗文 人物 仁慈 扬州盐商 郑板桥 清代中叶
  • 简介:碑文首开有赵光(蓉舫)小签题识:"真秦本,楷法正宗,神品上上,兰雪斋珍藏,蓉舫鉴定。"首页有光绪己卯(一八七九)冬月方鼎录题记:"醴泉铭石刻在前明已漫漶不可多识,近今几成没字碑矣。其拓本宋拓固不可得,即元明拓本亦不易见。

  • 标签: 兰雪斋 方鼎 九成宫醴泉铭 元明 吴湖帆 王文治
  • 简介:唐代女子穿男装的根本原因是其便捷性,女性侍从穿男装是被接受的正常现象,贵族女子穿男装抛头露面依旧不合礼制,上层女性着装的主流仍然是女式裙衫。唐代女性男装穿扮特征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不断变化,最初为男性专属的圆领袍因其便捷在唐代之后逐渐演变成女性服饰,对中国古代女性服饰体系产生影响。

  • 标签: 唐代 男装女性 男装女侍 圆领袍
  • 简介:《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吴湖帆藏本)贞观五年(六三一)刻立,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宋庆历初以前,原石已经断裂,时任河南制府的范雍(九八一—一○四六)见到的《化度寺》已是砌石,庆历间(一○四一—一○四八),

  • 标签: 化度寺 李百药 范雍 舍利塔 吴湖帆 制府
  • 简介:南朝之后,王羲之经过历代帝王和文人的推崇,尤其是唐太宗称赞其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确立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至高地位。此后直至清中叶的这一时段,王羲之书法被书家们奉为圭臬,视之为取之不尽的源泉,并以此为“源头”而拓展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艺术风格面貌。可以说,王羲之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在唐代、清代还是出现了对王羲之批评的思潮。虽然唐代、清代对王羲之的批评都是审美风尚的不同所引起的,但是唐、清两季对王羲之批评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唐代对王羲之的批评虽然没有动摇王羲之在书史上“书圣”的历史地位,但使得王羲之独尊的格局被打破,“二王共尊”成为了一种共识:清代对于王羲之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消解王羲之的权威地位,树立碑学。清季掀起对王羲之批评的浪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确立碑学的书史地位扫清了障碍,使碑学最终走向中兴。本文试图从原因、内容及影响诸方面比较唐代、清代对王羲之的批评。

  • 标签: 王羲之 批评 唐代 清代 “尽善尽美” 书法史
  • 简介:徐珙爲唐代大書法家徐浩的侄子,以隸書見長。因書法界歷來對唐隸多有微詞,故于徐珙其人其書自然關注甚少。在現存的唐代隸書碑刻中,徐珙的作品數量較多、書寫年代跨度長、書寫水準高、保存完好,筆者從徐珙身世考辯入手,通過其銘石書法作品本體,剖析其隸書藝術成就,得出兩點結論:第一,徐珙是唐代被埋没的一位功力深厚、富有創新精神的隸書大家,其仕途的低落、銘石書法活動的長期中斷是導致其書名被掩的直接原因;第二,由于書法界長期以來對唐代隸書的偏見,以至于對新出土的徐珙銘石書法作品視而不見,研究者無幾。筆者以爲,在書法創作多元化發展的今天,應重新審視唐隸,取其正大氣象,去其楷法,融以篆籀,必能開拓當代隸書創作新格局。

  • 标签: 徐珙 隸書 唐代隸書
  • 简介:正是烟花三月,因“知止后返——王赞艺术作品展”而下了扬州。自然想到了李白那首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标签: 作品展 扬州 烟花 艺术 知止 《送孟浩然之广陵》
  • 简介:唐代书画的评鉴与研究,最初是以传世品和文献为依据的,推进20世纪书画的研究得益于考古新发现和敦煌文书大整理。考古出土的唐代壁画和绢纸画为辨析评价传世唐画的笔法样式,时代风格乃至整体艺术成就提供了学术依据和年代支持;海内外历史学界对敦煌文书的系统整理,带动了唐代书法的研究,唐代写经书法风格的形成与抄经手临习二王书法的风气由敦煌卷子《兰亭序》和《智永千字文》临写本的发现打开路径,书法研究逐渐深入到唐代书家的“楷书字样”和“唐人尚法”的文化精神。唐代书画研究的新进展对于唐代书画理论的再认识又提供了条件。本文是一篇有关唐代书画研究的学术评述,以国内外有推进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评述的基点,重要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在文中作了归纳和提示。

  • 标签: 唐画 干禄字样 经生体 张彦远
  • 简介:唐代女性地位空前提高,伴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社会、生活、文化等多个方面显示出了不同以往的特征。正是因为唐代女性生活内容越发丰富,唐代女性文化充满自由和活力的艺术魅力,从而对唐代的美术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通过唐代杰出的美术作品,我们也可以窥见唐代女性文化的别开生面之处。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在唐代仕女画、墓室壁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中都得以体现。通过对仕女形象的观察分析,我们看到仕女的造型由初唐早期那种头大身细的稚气相貌,变为初唐后期的矫健匀称甚至高大的体态;进而转化成武周时期的修长体态和腰腹间富有扭动的曲线造型;再到盛唐丰肥随意放松的形象;

  • 标签: 女性文化 美术作品 女性地位 仕女画 女性生活 曲线造型
  • 简介:扬州画派,是18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异军突起,是在清初以来绘画艺术越发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注入的一脉新鲜血液。清代中叶,在扬州繁荣的商品经济环境里,也在明清启蒙哲学思潮的影响下,扬州画派画家们以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领悟,并以自由、创新的精神在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思想和审美格调,并开启了文人画发展的新天地。

  • 标签: 扬州画派 中国绘画史 艺术思想 哲学思潮 艺术创作 清代中叶
  • 简介:龙门石窟的北市彩帛行净土堂(以下简称净土堂)位于龙门西山南端,为较重要的唐代中型洞窟.窟分内室与外室,内室造像均已不存.该窟造像的性质和开凿时间十分明确,即延载元年(694年)完工的阿弥陀佛窟.正壁有长篇题记,这是龙门少量几个明确主尊为阿弥陀佛的洞窟之一.今人已有比较详尽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见下文),然而其图像学的论点却有可商榷之处,这主要是由于窟内造像均已不存,只能由题记来推测造像所引起的.近年的龙门新资料也为我们对净土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所以有必要重新对其进行图像学的讨论.净土堂的开窟题记位于正壁偏北端,即“王宝泰、赵玄绩等造西方净土佛龛记”,漫漶较甚(录文八一一).

  • 标签: 阿弥陀佛 龙门石窟 三世佛 高力士 无量寿佛 西方净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