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医疗设备是一种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专业性产品,所以在设计上要求始终贯彻"人性化"的理念,使其营造一种令人舒适愉悦的医疗环境。但是,目前的牙科设备仅优先考虑技术的需要,而非人的感受,使得牙医患职业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此牙科设备旨在改变医生在工作时一成不变的姿势,使其轻松地操作各种器械;同时,对病人座椅及扶手进行了人性化的改良,简化了整个设备外观,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 标签: 牙科设备设计 职业病 牙科患者 人性化设计
  • 简介:  美学中的"心理距离"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学者布洛提出的.他在一篇题为的论文中,具体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美感的产生是由于人与对象保持了距离,这个距离不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心理上的距离.……

  • 标签: 中的距离 布洛心理 心理距离
  • 简介:十九世纪末,在维多利亚博物馆和伊丽莎白教堂艺术画廊这样最早的美术馆建立之初,它们就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经过近百年的演变,美术馆完全成为精英文化的标志物并被笼罩在其文化的权力之下。而许多走出美术馆的雕塑不是成为中产以上阶层奢侈的收藏品,就是兀立街头,作为一种时尚文化的象征。公众在艺术潮流之中无所适从,几乎是各种“展示”中的匆匆过客。艺术似乎总是和公众保持着距离,成为少数人的事。为提供“谁都可以在阳光下悠闲地接触雕塑艺术的场所”,日本《产经新闻》作为大众传媒集团,创立了箱根和美原高原美术

  • 标签: 公众零距离 景观公众 雕塑景观
  • 简介:引子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吗?从我的眼睛,到你的心灵,是否是永远无法跨越的距离?观察他人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却是内心的反省,落在纸上那个真实的自我将无所遁形;而当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被陌生化的自我时,又会是多么惊愕与不安,那来自客观自我与心中自我的误差,而这,是否也是永恒的距离呢?

  • 标签:
  • 简介:距离,是传统美学安身立命之所在。尤其在文艺美学上,“距离”指的是心理距离,而在文化产业时代,现代审美的“距离观”则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亲近产生美”成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之所依,理论之所依,“距离”在文化产业美学中成为一个需要被重新理解的概念。

  • 标签: 文化产业 距离 审美
  • 简介:“中山服是民国以来最重要的男装,也是最具政治色彩的服装样式,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中国人的政治符号和文化代码。”作为民国以来最重要的男装,中国近代传统服饰转型期的经典服饰,中山被国际公认独具中国服饰的原创性,并在近半个世纪中发挥了特殊的服饰功能与政治文化功能,然而有关它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却存在众多疑团。

  • 标签: 历史演变 中山装 政治文化功能 传统服饰 图式 形制
  • 简介:爱心新年“洗”迎中国红奥妙携手北京华联爱心捐赠汶川儿童“地震了,我家的房子没有了,爸爸、妈妈也没有了,是叔叔、阿姨把我带到现在的家,我很感谢他们,我和很多小朋友生活在一起,我又有了新家……”

  • 标签: 小朋友 设计 爱心
  • 简介:展览的标题“自然”暗示了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之理解的变化。持续的人类入侵已对环境造成了永久的改变,许多学者也因而宣称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纪。浪漫主义将自然视为未经沾染与开垦之地的观念如今已难以成立:这一概念中也凝聚着多重意识形态痕迹,甚至有虚假之嫌。人们随即意识到,自然并非一个整体的独立存在物,也不是某种上帝的世俗馈赠,而是由生活在地球之上,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有机和非有机生物在内的数十亿存在物所共同构成的层次丰富而相互交叠的世界。

  • 标签: 自然环境 地质时代 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 有机生物 非生物
  • 简介:我们在美术馆观看的大多数艺术作品,不是归属于流派的演变就是标志着时代的精神,能有机会从原作中看到艺术家一生的创作轨迹,对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的人来说,的确是很幸运的事情。贾科梅蒂展览在上海的举办,启发我们从中看到余德耀美术馆的团队所想展现的目标,也体会到作为贾科梅蒂发展基金会想要确立的全球方向以及为之所做出的努力。我不清楚这个展览会对中国的艺术家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力?

  • 标签: 贾科梅蒂 距离感 艺术作品 发展基金会 德耀 超现实主义
  • 简介:现代语境下Ⅵ作为一种视觉体系的标识,其抽象的“符号意义”依托服装这一“物”的载体,建构了更为直观化、多元化、系统化的新设计理念,尤其以职业方面涉及最为紧密。本文旨在反观Ⅵ符号学定义的哲学视角,来深入研究Ⅵ元素在职业制服中的设计理论应用,不仅是设计形式上的延展性创新,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 标签: 符号学 职业装 延展性设计
  • 简介:2004年,《美术观察》的[热点述评]栏目曾讨论过关于“80的思与看”的话题;2011年,[现象]栏目也曾发起过“‘80’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指认”的讨论。光阴荏苒,当今“80”艺术家、理论批评家已经在很多领域中独当一面,而“90”艺术家也早已悄然从学院毕业,并走上独立创作的道路。相信每一个当代艺术的见证者都能体验到这种青春的脉动和成长的速度。从2012年起,随着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毕业展的陆续启幕,首批从学院毕业的“90”开始闪亮登场,以不可抵挡的爆发力迅速占领了人们的视线。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本被认为自私、叛逆的独生子女一代早已不再是当年懵懂的孩童,对于现实问题也有了自己的解读和世界观。2015年,最早的一代“90”已经踏入了自己人生的第25个年头,这些年轻的艺术家的登场,又将对当代艺术带来哪些思想和新变?

  • 标签: 美术观察 艺术圈 中央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五维空间 科幻电影
  • 简介: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的观点,曾引起广泛的争议。在本文中,他就这种观点的本义。及其在一种宏大叙事中与马克思.黑格尔的关系。作出了陈述。并指出,艺术家愿意随时使用所需的任何东西,而完全不顾及纯粹性。以及他们绝对自由游戏的精神。就正体现了历史的精神。

  • 标签: 艺术终结 艺术家 精神 宏大叙事 争议 观点
  • 简介:《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考辩。

  • 标签: 清宫旧藏 董其昌 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
  • 简介:当前,就艺术界的创作群体来看,大体分成三代,以“60”及以前为代表的先驱艺术家,以“70、80”后为代表的年轻艺术家,以及以“90”为代表的萌生艺术家。“90”艺术家主要指1990年以后出生,刚刚崭露头角的新锐力量。他们中间即便是1990年出生,也不过在艺术界有几年的光景。这类为数不多的艺术群体大多存在于艺术院校中,个别以拜师学艺的形式由前辈艺术家引路而成为自由创作者。

  • 标签: 艺术群体 拜师学艺 艺术作品 艺术院校 创作群体 艺术理念
  • 简介:水墨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否为世界接纳和认可?能否走向世界和国际化?是近年来人们谈论的话题。由于水墨艺术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作品中包含着深奥的东方哲学观.

  • 标签: 水墨艺术 美国 移植 中华民族 艺术形式 国际化
  • 简介:在人体运动的极限中,寻找最纯粹的力与美,以坚毅的方体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传达一种神圣的自然律动。

  • 标签: 转体 人体运动 抛物线 方体
  • 简介:本文通过对"理论时代"的透析,分析艺术史理论的危机及失语症的境遇,试图阐释图像转向及在全球化语境中发展中国艺术的策略。面对复杂多变的"理论时代"之艺术与理论的矛盾,需要打破已有的线性理论模式,发现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框架来消解艺术与理论、与艺术史、与作品等内在关系上的冲突。

  • 标签: 后理论时代 艺术理论 全球化 图像转向 理论模型
  • 简介:在艺术批评领域的“XX”词群中较先形成的是“70”概念,这个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在文学领域被用来标识70年代出生的年轻诗人,在21世纪初由朱其引入艺术批评的领域,2005年更举行了题名为“70,艺术:市场改变中国的一代”的展览。随后衍生了“50”(使用频率较低)、“60”、“80”、“85”等词语,近几年又有“90”词汇在艺术宣传领域的大量运用。在使用这些概念时,我们需要反思它们在叙述艺术家群落或艺术现象时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叙事逻辑 失效 艺术批评 “70后” “80后” “90后”
  • 简介:通过分析及调查"80",本文举例详谈国内青年旅舍的"80"元素,并结合国外旅舍主题造型元素,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借鉴之处及国内青年旅舍在造型元素中的努力之处。

  • 标签: 国内青年旅舍 “80后”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