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提到霍桑旅英札记《我们老家》时说,霍桑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允态度”,他英格兰“与英国非利士人为伍”。根据阿诺德文化概念以及他对英国非利士人界定,霍桑问题在于他缺少希腊精神那种“意识自发性”,也就是那种欲彻底弄懂事物真相“智性冲动”。本文从霍桑生活具体历史背景出发,以阿诺德对霍桑评价引子,通过分析《红字》道德主题,探讨思想与道德冲突中,霍桑为何总是让思想隐退,以道德作为救赎之路。

  • 标签: 霍桑 《红字》 阿诺德 自由思想 道德救赎
  • 简介:在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群之中,以汤亭亭代表作家着眼于描写移民美国后华人及其后裔痛苦经历和在适应美国文化过程中中美文化冲突与融汇,以赵健秀代表作家比较中美文化异同方面特别注重保持亚裔华裔美国人属性,但梁志英其他新一代作家兴趣在于探索人性、描写新一代美国华裔青年生活剖析其心理.作为美国文化语境中生长美国人,他们用他们母语--英语思维和写作,但是作为华裔作家,他们却离不开中国文化根,总是企图从各自理解中国文化视角,观察美国社会和文化,构筑他们想象中共同体.

  • 标签: 华裔美国作家 汤亭亭 族裔属性 美国文化语境 文化认同
  • 简介:《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成名作,是作者亲身经历真实写照情感愿望真实表达。伊豆作为川端康成第二故乡,给漂泊中他带来了极大的人生安定之感心灵归属之感,孤独旅情从而转变成为了回乡之情。本文意在解析作者将伊豆之旅视为归家之旅心路历程。

  • 标签: 归属感 存在感 人生的困境与幸福
  • 简介:小说是一种想象艺术,能够根据独立现实构建虚构世界。本文通过对《沙之书》《骑桶者》这两篇外国小说研究,可以让学生对小说“虚构”特点深入了解,让他们明白艺术“虚构”是如何体现具体细节、场景以及人物心理活动、故事情节发展,而这些都是以生活逻辑基础,是艺术真实性表现。本文主要以《沙之书》《骑桶者》,探讨小说虚构意义,让学生们通过小说来感受作品艺术真实感。

  • 标签: 小说 虚构 意义
  • 简介:情爱与外在一切限制性力量关系并非简单水火不容,而是一种悖论性存在。本文以《荆棘鸟》中拉尔夫与麦琪爱情,指出疼痛是人与自我沟通一个媒介,因为痛苦迫使受难者更专注于痛苦本身而忘却更多欲念,达到净化。人内心这种悖论而奇妙体验,使外在禁锢造成巨大痛苦成就了爱情恒久与伟大。也就是说,一旦外界束缚消失之后,伟大爱情可能性也就终结了。

  • 标签: 爱情 禁锢 《荆棘鸟》 疼痛 悖论
  • 简介:金东仁《土豆》(1925)李泰俊《农民》(1939)是韩国现代文学中描绘华人形象代表作品。《土豆》中“王掌柜”是首次出现在韩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也是当时朝鲜社会剧增华人典型代表。然而,该形象被描写成非道德、反社会的人物,而促使这一形象生成中心媒介就是“金钱”。透过该人物形象,可以窥视到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朝鲜社会对华人看法。《农民》中华人形象是聚集韩中矛盾焦点主人公。但是,评价以万宝山事件背景出现这些华人形象时,需要了解当时韩中之间民族矛盾是由日本殖民政策舆论炒作所造成,只有对这些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才能以正确逻辑进行思考。但是,以万宝山事件背景进行叙述小说《农民》并没有抓住这点,只以朝鲜人取得水路开垦胜利而收尾,并把与朝鲜人对峙华人集团塑造成暴力团体,可以说,这是创作过于疏懒结果。这种试图将超越意识形态问题集中民族层面的文学形象化,对后来朝鲜对华(人)认识产生了不小影响。因此必要从批判视角来解读这部作品。

  • 标签: 韩国现代小说 金东仁《土豆》 李泰俊《农民》 华人形象
  • 简介:1984年6月18日20日,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应邀北京大学作了两次报告。他报告中主要阐述了新小说和传统小说,即通常所说巴尔扎克小说区别;同时也谈到法国小说从巴尔扎克以来发展演变,新小说出现必然性等问题。罗伯—格里耶报告内容十分丰富,但限于篇幅,现只刊出6月18日报告一部分,供读者参考。题目是译者所加。在这一部分中,罗伯—格里耶主要谈到了新小说和巴尔扎克小说人和物关系方面的一个重要区别。他说,新小说和巴尔扎克小说中都有大量对物描写。但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和物具有一致性,即人性格物、环境是一致关系。新小说中的人和物之间则存在一条鸿沟,物对人来说是陌生。而这种陌生关系是现代人同世界关系不断扩大脱节造成。他认为新小说家都感受到了这种人和世界关系,而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原理可以作为这种体验理论根据。基于这种看法,罗伯—格里耶把新小说以及新小说以前一些作品如加缪《局外人》都称为“陌生化”小说。这样他就把新小说理论同西方文艺批评界探讨文艺创作方法效果时提出“陌生化”原则联系了起来。“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们提出经常使用概念。如这一派重要批评家之一施克洛夫斯基在其《作为方法艺术》一文中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使人恢复对生活感觉,就是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质感。艺术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难度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艺术构成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见托多罗夫编译俄国形式主�

  • 标签: 陌生化 新小说创作 格里耶 巴尔扎克式小说 作品 叙述者
  • 简介:<正>在对两部毫无直接联系作品进行比较时,比较学者所要达到一个目的是“可以分别或同时将两个民族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为什么具有,或缺乏,或补充了另一民族文学中同类但却毫无联系作品所具有的特点

  • 标签: 中西古典爱情诗 抒情诗 民族文学 女子 文学作品 爱情生活
  • 简介:"摄影文学"已成为全球化文化现象,"现代之象"—摄影文学场域介入促使我们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文学、文学性以及文字表达界限。但国内研究过多关注数字时代下本体"象",而忽略了以想象或者隐喻形式存在、仅仅依靠文字媒介建构"象",忽略了摄影以潜移默化方式影响文学历史性过程。诞生于19世纪法国摄影术不断改变着人们观察、理解世界方式,主导着视阈变迁,并在感知、记忆、审美等层面上成为现当代文学文本潜意识参照。

  • 标签: 摄影文学 文学性 摄影想象 现当代法国文学
  • 简介:小说与音乐结合是现代小说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作品融合了大量音乐元素,小说形式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突破,扩展了小说主题、结构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音乐化"呈现、作品结构"音乐化"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拟像。石黑一雄小说中"音乐化"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现代小说"音乐化"进程赋予了独特文学和文化含义。

  • 标签: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 简介:胡子霖先生把自己用英文翻译由加拿大教会于1936年出版老子一书签赠给一外国人Dr.G.Agnew,多年以来我一直寻找胡子霖交游情况及赠者相关资料,因为年代久远,只能从旧书或相关文献中寻觅了,终于机缘巧合也略有所获,可以大致勾勒出Dr.G.Agnew轮廓来了.

  • 标签: 交游例 胡子霖 霖交游
  • 简介:律赋兴盛于唐宋科举考试,形式与内容限制之严,较后世应试文有过之而无不及。唐赋中律赋数量最多,宋人曾赞叹当时盛况:"唐天下,科试愈盛,自武德贞观之后至贞元元已还,名儒巨贤比比而出。宗经立言如丘明、马迁者;传道行教如孟轲、扬雄者;驰骋管、晏,上下班、范者;凌轹颜、谢,诋诃徐、庾者"(沈作喆《寓简》卷五引孙何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白居易正是"名儒巨贤比比而出"中一位,当时颇负诗名之外亦被誉为律赋行家。

  • 标签: 白居易 对偶 相近 意义 形式与内容 科举考试
  • 简介: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综合性舞台艺术。《天鹅湖》是世界芭蕾舞剧重要代表作之一。全剧充斥着阴柔女性气质,其纯洁高尚思想内容,跌宕起伏情节结构,严谨高超艺术手法。浪漫抒情交响音乐,严格规范舞蹈动作以及典雅轻盈形体服饰,无不彰显着芭蕾舞巨大、深厚艺术魅力,也给欣赏者带来了独特审美体验与情感印象。

  • 标签: 芭蕾舞剧 《天鹅湖》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音乐 舞蹈动作 服饰
  • 简介:《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是语文教科书中经典课文。它出现在目前各个版本教科书中,而且从1912年入选由蒋维乔、庄俞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五册》起,其改编白话版与文言原版就是各个版本小学或初中教科书常备课文。其寓意看似简单明了:体现了一种知难而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精神。但是,细究之下,

  • 标签: 《愚公移山》 现象学还原 神话文本 语文教科书 经典课文 商务印书馆
  • 简介:刘震云小说《我叫刘跃进》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故事,表面上是找一个优盘,隐喻层面是人在寻找“失去”自己。人角色与自我分离,将价值与意义寄托于外物,所以不断地寻找,赋予人生以意义。这种荒诞处境小说中以幽默笔法充分揭示,作者以成功书写展示了反抗荒诞可能,予以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深刻启发。

  • 标签: 刘震云 《我叫刘跃进》 反荒诞
  • 简介:天津当代作家林希通过"小儿"形象塑造,道说了一部天津卫侯氏家族恩怨情仇。作为一个新旧时代交替"妾","小儿"宋燕芳通过"自身努力"颠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秩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社会文化激烈动荡时期一个婚恋脚注。这个人物形象对于封建宗法制家族解构意义,传达了作者对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新审视与思考。

  • 标签: “小的儿” 儒家传统文化 现代都市文化 时代悲歌
  • 简介:陈三立“格韵说”,上接魏晋以来以格、韵论诗传统,下启近代诗学革新意识,对清代以来愈演愈烈唐宋诗之争进行分疏整合。他以唐宋诗精神气质基础,吸纳同时代学术思想、诗歌文化理论精髓,汇入历史意识生命诗情,新学j中击下中国传统诗歌树立美学典范,以回应诗歌未来路径问题。“格韵说”诗学价值取向已突破传统诗学辞章文艺学范围,成为具有文化观照思想深度文化诗学。陈三立也正是通过赋予传统诗学以更丰富时代新义,从而实现了传统诗学近代转型。

  • 标签: 格韵 同光体 文化危机 诗学转型
  • 简介:笔者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探究物理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原理最初中国传播情况,特意分析研究了《势力不灭论》,力图通过研究这一论著来探明物理学中一系列基本知识中国到底是怎样传播。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方法,对《势力不灭论》进行研究,得出结果是这本物理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学知识理论论述,其中著名理论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它底本其实是由《通俗科学讲义》翻译而来。《势力不灭论》中涉及很多科学问题,比如以前物理学界引起广泛争议永动机理论、天体演化问题、宇宙热寂说等。《势力不灭论》最早是由中国人独立从西方翻译来著作之一,文字翻译准确,对名词术语处理也恰到好处,能够对著名理论原理进行科学准确传播,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翻译大作。

  • 标签: 《势力不灭论》 能量守恒 原理 传播
  • 简介:南宋著名词人张炎论词力倡雅正,标举清空,张炎词论基本原则是雅正,他作词理想境界,最高美学追求则是“清空”。朱彝尊是清代浙西词派创始人,与张炎词学理论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他们理论却不尽橱同,朱彝尊接受雅正说同时,刻意回避清空说。

  • 标签: 张炎 朱彝尊 词学理论 词作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