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正>什么是我的回忆?人行道沐浴在音乐中,无声的人流。海在音乐中荡漾,巨大而无声的杯。同伴的背影在因困倦而低垂的眼睑下默默地弓曲伸展——依次重复,无声的动作————他们永远也看不到的自己。而我就再也没有离开我的回忆,永远地停留在那片迷惘的水域。悲哀之水无声地漫过我的脚下,而我回忆,一再回忆,无声的岁月——生命是注满蜡的乐器。每个人都用他们哑了的声音他们听不见的声音竭力呼喊——再一次,再一次。生命在流逝,无声的生命,但见一些背影无声地伸展弯曲——依次重复——于是海岸渐渐出现,于是看见花朵缓慢绽放,风一点一点弯曲树的枝干,于是每一个夜晚捻捻被角,远离坟墓。

  • 标签: 修斯 活着
  • 简介:王士稹的《秦淮杂诗》开头两句即云:“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多少年的神往游览,多少年的渴望亲近,如今终于成为真实。王士稹的“肠断”“梦绕”岂止是他一人所有,这是清初一代文人挥之不去的追忆和遐想。

  • 标签: 《桃花扇》 孔尚任 明朝 小说 侯方域 李香君
  • 简介:汉代经学兴起,小学亦随之迅速发展,并出现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释名》等重要字书。在传统目录学上,这些字书通常被视为经学的附庸,归入经部小学类。今人探讨这些著作,则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等角度入手,较少关注语言学之外的思想、文化价值。其实,字书就是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所下的定义,从中可以看出时人的思想观念和思辨水平。从文体学研究角度看,早期字书可以作为研究文体语义和语源的材料,

  • 标签: 文体学研究 字书 早期 《说文解字》 汉代经学 传统目录学
  • 简介:路翎的《财主儿女们》奏出了一曲时代的葬歌、家族的挽歌与生命的悲歌,成为现代家族叙事中《红楼梦》悲剧精神的集大成者。这一方面得益于悲剧经典的巨大影响,但同时也是历史与时势造就了两部文学经典传承关系。

  • 标签: 《红楼梦》 悲剧 神韵
  • 简介:词里有关天气状况的描写可谓比比皆是,或是描摹景物、交代场景,或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天气描写时常在情感抒发方式、结构形式、个性风格、用语造句等方面体现出词人艺术技巧上的种种特色。在寄情诗酒风流的古之伤心人晏几道笔下,天气描写更是摇曳生姿、欲说还羞地吐露着词人的点点情愁悲欢。晏几道时常以巧妙运用天气描写来创造出奇特绝妙的艺术效果。笔者试图从天气描写的角度分析小山词,对其词中家喻户晓的名篇警句做些许新视角解读的尝试,以窥探晏几道精湛绝伦词艺之一二。

  • 标签: 天气状况 小山词 描写 “落花” 妙用 晏几道
  • 简介:寅恪先生这首诗作于1946年。上引诗题见于《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在《寅恪先生诗存》中,这首诗题为《南朝》。前者比较切实,突出诗的背景与本事;后者重在抒情咏叹,在身世感怀中隐喻对时局的忧念,比较微婉。就诗论诗,应该说,两种诗题都是可以的:第三句诗中的“青成神”,既是南朝的典故,也跟南京有密切的关系,都切题。

  • 标签: 诗题 本事 中隐 南朝 诗论 引诗
  • 简介:学界通常认为《默涅克塞诺斯》这篇柏拉图对话并不涉及哲学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对话中苏格拉葬礼演说所含有关地生人神话和雅典政制的段落,发现这些围绕德性和政制问题展开的段落,实际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且暗中指向古典政治哲学中极为重要的最佳政制问题。本文认为,对于相关段落和问题的理解,需要注意到对话结构包含的双重语境。苏格拉有关葬礼演说段落的表面修辞针对的是公共语境;而对话结构设定的私人语境,就对话自身的戏剧情节来说,则可视为是对城邦未来治邦者默涅克塞诺斯的哲学教育。

  • 标签: 苏格拉底 《默涅克塞诺斯》 德性 政制
  • 简介:本文拟从媒介的角度考察意义重大的欧洲近代早期,探究当时媒介的并存及其对“异者”知识的传播,尤其是新出现的印刷媒介所起的作用。15世纪印刷术的兴起促成了当时的媒介转换,而在这一新旧媒介交替、并存的时期,新世界的形象被多种媒介共同建构和传播,其中,新兴的印刷媒介地位渐趋重要。统·化、标准化的印刷媒介在向公众传达有关新世界这一“异者”的知识时,往往包含有特定的视角和立场,本文将着重探讨印刷媒介的建构机制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欧洲近代早期 媒介 “异者”建构 欧洲中心主义
  • 简介: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重读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作品.文章首先揭示作者取材于历史,通过历史'再现',打破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确立'边缘话语'立场的创作方法;其次,从作品中暴露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性别压迫及宗教迫害等问题,剖析作者消解中心意识形态的创作倾向;最后,从小说中的道德说教、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位及人文主义的宗教思想,剖析作者对中心话语质疑、颠覆之后的一种重建愿望.

  • 标签: 乔治·艾略特 早期作品 新历史主义 边缘话语 中心话语 创作倾向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的二元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身份、性别等)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 标签: 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
  • 简介:英国早期现代戏剧家使用医学话语"刺肤",把复仇定义为一种手术过程,展示复仇暴力在剧本世界和观众世界中的伦理效果。复仇归因于暴君由"血液过剩"生发的"性欲",当"性交"不能让暴君彻底根除"强暴"行为时,复仇者必须向暴君"刺肤"放血,弑杀暴君以根治国家疾病。考虑到"坏血"与"好血"难以分开,被强暴后的臣民之妻女的纯血被暴君的"坏血"所污染,唯有给她们"刺肤"致使其血液流尽,家族才能重获健康;对邪恶复仇者来说,只有让他们"刺肤"死去,自己的血液洗清复仇罪恶时王国才能新生。

  • 标签: 复仇剧 刺肤 血液过剩 医学伦理 国家疾病
  • 简介:<正>中国现代文坛巨匠老舍(1899——1966)和加拿大二十世纪一代文豪利科克(StephenLeacock,1869——1944)是出自两个文化世界的文学同代人,被誉为最富于各自民族风味的幽默大师。然而,一旦对翔实的文学原著资料加以剖解辨析,人们便会发现有必要对所谓“中国式幽默”或“加拿大式幽默”之类的观念提出质疑。

  • 标签: 幽默艺术 幽默大师 加拿大 幽默作品 二十世纪 中国式
  • 简介:美国“纽约派”代表作家弗兰克·奥哈拉的早期诗歌呈现出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他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技法,打破了那个时代旧有诗歌传统的羁绊,使诗歌创作饱含张力与创造力,对革新美国文坛做出了贡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奥哈拉早期诗歌中的自动写作、以梦写实和集体游戏三大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揭示其中的艺术特征和诗学价值.

  • 标签: 奥哈拉 超现实主义 自动写作 以梦写实 集体游戏
  • 简介:莫里森早期三部小说的研究,大多从宏观的女性主义视角或回归黑人文化的角度出发谈及女性的主体建构,鲜有对作品中微观的女性的身体政治意识与主体建构关系的探讨,对三部作品的整体性剖析更是空缺。本文拟以作品中凸现的身体政治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分别聚焦三部小说里的重要女性对各自身体的政治性解读,阐述黑人女性如何在强势白人文化的压迫下、在黑人种族内部男性至上主义的误区里迷失主体,如何在反抗和内省中找寻主体、在死亡的涅槃中重建女性主体。

  • 标签: 托妮·莫里森 身体政治 黑人女性 主体
  • 简介:澳大利亚作家戴维·马洛夫在其早期三部小说、和中从不同侧面描绘了异化并为人类克服异化,实现自我提供了多条途径.本文意在从萨特存在主义的角度来把握马洛夫三部作品中异化的表现、现代人逐步走向异化的原因以及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艰苦历程.

  • 标签: 戴维·马洛夫 小说 主题思想 澳大利亚 《约翰诺》 《一种想象的生活》
  • 简介:冯至早期叙事诗表现的是人的精神憧憬与现实人生的错位,以及人的自我压抑和挣扎的人性悲剧。独特的悲剧表现形式,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人道主义叙事主题,拓展到了对于人性及现代社会人生困境的反思层面。冯至在叙事诗中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及创新,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可能。

  • 标签: 冯至 叙事诗 人性 悲剧
  • 简介:早期移居美国的犹太人在美国既无法保留自己民族传统和文化,又难以融入美国社会,"身份"因此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成为美国早期犹太小说竭力表现的重要主题.本文试图通过该主题的分析,从整体上对美国早期犹太小说进行探讨.

  • 标签: 小说 主题 身份 困惑 犹太人 民族传统
  • 简介:本文首先对爱尔兰文学传统的断裂及其与20世纪爱尔兰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评述,指明殖民主义和去殖民理想对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的影响.接着以爱尔兰民族史诗的英译为例,概述了以格里高利夫人为代表的归化派的英译策略,指出该策略与文化霸权的渊源及其缺陷.然后重点探讨了以金塞拉为代表的异化派的英译策略,认为该策略与爱尔兰的去殖民思潮是一致的,标志着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策略的转向.最后指出,的汉译策略是其英译策略的延续.

  • 标签: 文学传统 《夺牛记》 翻译策略 去殖民 文化霸权 文化记忆
  • 简介: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一位重要女作家,她对经历社会变革群体以及人们对变革做出的反应格外关注,忧思共同体文化的未来。论文以菲茨杰拉德的早年经历、成年后的《世界评论》办刊经历与撰写的评论、早期创作的短篇故事为研究素材,阐释她早期文学思想中的共同体意识,认为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轨迹:培育小而意义重要的精神共同体;重建和复兴战后英国共同体;憧憬建构一个深度共同体。

  • 标签: 菲茨杰拉德 共同体 早期文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