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绪论文章体中句子的研究成果显著,而谈话中的句子,其研究仍不充分,与文章相比,谈话往往文法不规范,因此,其句子的认定和定义也绝非易事.
简介:本文从命题与语气的对立统一出发,在介绍吸收日本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语气的语法范畴进行全面考察.特别是从对把日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有更强实用意义的对语气载体的分类角度,对表达语气的各种语法形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
简介:一、本居春庭的自他(动词)研究关于日语动词的自他问题,早在江户时代就已开始研究。本居宣长的长子本居春庭是当时最优秀的语法学家。他于江户中期宝历十三年(1763年)生于伊势松吸。春庭十三岁时,父亲命他抄录贺茂真渊的《新学》,契冲的《万叶代匠记》,新井白石的《东音谱》等,培养了他的语学素养。二十岁时,记父亲《御国词活用抄》的笔记。后来专门研究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二十四岁前后,从事《古事记传》的
简介:“日本语”由来考略(一)大连外国语学院古月一、大和民族及其语言刍议(上)1.话说人、国民、民族所谓(亦称)是指在-定地域范围内,由于长期适应同一自然环境而形成的诸如容貌、骨格、皮色、毛、血液型等共同遗传特征的。各人种之间在形态和血型频率上虽有一定区别...
简介:1882年驻日使馆东文学堂正式成立,标志着西方语言独霸中国近代外语教育资源的时代彻底终结。驻日使馆创设东文学堂的目的在于填补馆内东文翻译官与通商口岸日语译才的严重缺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办学成效甚微。首先它未能化解甲午战前日语译才紧缺的窘境,其次培养的译才总体质量不高,能够委以重任者屈指可数。不过就办学意义而言,驻日使馆东文学堂的设立不但拉开了中国近代系统培养日语译才的序幕,也为其后日语译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范式。
简介:“梦、佛,是否可信”,平安时代中期藤原道纲母于日记中的这句诘问,有别于自神话时代以来人们对于梦的深信不疑,被认为是日本古代梦信仰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本文参照同时代的女性日记、男性汉文日记、佛教故事集等文献,重新审视了《蜻蛉日记》中的梦信仰,阐述了道纲母对于梦的看法,并非是先行研究中所高度评价的“对于梦的一种独特的清醒态度”,而是当时佛教信仰的影响波及梦信仰的一种体现,并且就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当时梦信仰之嬗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简介:“全然”作为日语陈述副词与否定句尾呼应使用,加强否定语气。然而最近出现了修饰形容词、形容动词,强调其程度的用法。例如:1)结局、约束公务员座捨、东京私立行、三流、大学、收入思全然低。(《週刊》第47卷34号)2)全然楽(楽),(《副词用例辞典》岛本基)3)彼病気聪见舞行、全然元気、(郁子手纸、1999年8月21日)
简介:1899年正式建城前,今日大连地区已经走进了西方人的视野之中。从最早的"契丹"到之后的"鞑靼"再到最终的"满洲",大连地区在英语文本中的称谓几经变化,始终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徘徊。然而,不论是在持续时间还是在文化影响上,"鞑靼"都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是16世纪末至19世纪末西方人对大连地区的主要称谓,而且深刻影响了西方人的认知。这种重要性的背后是中西文化历时七百余年的相互砥砺与融合。
简介:久野暲(1978)指出「てくれる」和「てやる」分别存在"E(非主语)〉E(主语)"和"E(主语)〉E(非主语)"这样的视点制约规则。近年来,山桥幸子(1999)和泽田淳(2007)等提出了与久野暲(1978)不同的替代方案。对此,本文提出「てくれる」的视点在给与者(A)与受益者(B)的比较中偏向B,「てやる」的视点在给与者(A)与接受者(P)的比较中偏向A,并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证。
日语“倒置句”考
日语语气再考(上)
日语动词自他论考
“日本语”由来考略(一)
驻日使馆东文学堂考探
藤原道纲母之梦信仰再考
“ぜんぜん”及其程度副词用法考
1899年前英语文本中大连地区“鞑靼”称谓考述
授受补助动词「てやる/てくれる」的视点再考